
一、望诊:观察体表与神色的专业术语
1. 望神
望神 是中医诊断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判断病情轻重。例如,“得神”表示精神饱满、目光有神,预后良好;而 “失神” 则指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多为重症表现。
2. 望色
望色 关注面部和皮肤的颜色变化,以推断内脏功能。“五色主病”是核心理论:青色 多与肝病、疼痛相关;红色 常提示热证;黄色 多见于脾虚或湿证;白色 关联气血不足;黑色 则反映肾虚或血瘀。

3. 望舌
望舌 包括舌质和舌苔的观察。舌质 反映脏腑虚实,如 淡白舌 为血虚,红舌 属热证;舌苔 显示病邪性质,白苔 主寒,黄苔 主热,厚腻苔 提示湿浊内停。
二、闻诊:听声嗅味的诊断方法
1. 听声音
听声音 通过患者语言、呼吸和咳嗽判断病情。语言高亢 多为实证,低微无力 属虚证;呼吸急促 可能为肺热,咳嗽痰鸣 常关联痰湿。

2. 嗅气味
嗅气味 包括体味、口气和排泄物气味。口臭 多因胃热或消化不良;痰液腥臭 可能为肺痈;小便臊臭 提示下焦湿热。
三、问诊与切诊:深入探查与触诊技巧
1. 问诊内容
问诊 涵盖多方面,如 “十问歌” 指导询问寒热、汗出、饮食和二便。寒热 区分表里(恶寒为表证,发热为里热);汗出 异常如 自汗 属气虚,盗汗 为阴虚。
2. 切诊手法
切诊 主要包括 脉诊 和按诊 。 脉诊 中,浮脉 主表证,沉脉 主里证;按诊 通过触摸腹部或肢体,硬满 为实证,软陷 属虚证。
总结
通过本文对 中医问诊术语解析:望闻问切中的专业语言 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的核心内容。望诊 强调观察神色、面色和舌象,以辨识脏腑状态;闻诊 通过听声嗅味辅助判断病性;问诊与切诊 则结合询问和触诊,全面评估病情。这些术语不仅是中医诊断的基石,更是临床实践的关键工具 ,帮助医师精准辨证施治。掌握 中医问诊术语解析:望闻问切中的专业语言,能提升对传统医学的理解与应用,为健康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