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侧 髋关节脱位 的诊断与评估
1. 临床表现与症状识别
两侧 髋关节脱位 患者通常表现为 双侧髋部剧烈疼痛 、活动受限,并可能出现下肢不等长或异常姿势。在成人中,常见症状包括无法站立、行走困难,而在婴幼儿中可能表现为 双侧大腿皮纹不对称 或活动时哭闹加剧。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症状,如腿部麻木或循环障碍。
2. 影像学检查方法
X 线检查是诊断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方法 ,能够清晰显示股骨头与髋臼的相对位置关系。对于复杂病例或术前规划,CT 扫描可提供三维解剖信息,准确评估脱位程度和伴随 骨折 情况。MRI 则适用于评估软组织损伤、关节盂唇撕裂及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 病因与分类诊断
两侧髋关节脱位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多由高能量损伤如车祸、高处坠落导致;非创伤性则包括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病理性脱位(如脑瘫、肌肉萎缩症)等。明确病因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两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1. 急性期处理与闭合复位
对于急性创伤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尽早进行闭合复位是治疗的关键。应在全身麻醉或深度镇静下,由经验丰富的骨科医师采用轻柔手法复位。常用的复位方法包括 Allis 法、Stimson 法,复位后需立即拍摄 X 线片确认位置,并检查神经血管状况。
2. 手术治疗方案选择
当闭合复位失败或伴有 骨折、软组织嵌顿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用于合并髋臼骨折或股骨头骨折的病例。手术可直视下清理关节内碎片,精确复位并固定骨折块,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
(2)髋关节镜微创手术
适用于单纯脱位伴盂唇撕裂或关节内游离体的患者。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
(3)截骨矫形手术
对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可选择Salter、Pemberton 或 Steel 等截骨术,以改善髋臼覆盖,增强关节稳定性。
3. 特殊情况下的治疗方案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双侧髋关节脱位患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
(1)婴幼儿双侧 DDH
Pavlik harness 支具是 6 个月以下婴儿的首选治疗方法 ,成功率可达 85-95%。对于支具治疗失败或就诊较晚的患儿,可采用闭合复位 + 人类位 石膏 固定。
(2)青少年及成人双侧脱位
治疗方案更为复杂,常需结合截骨术与软组织平衡手术。对于严重关节炎患者,全髋 关节置换术 可能是最终选择。
三、康复治疗与长期管理
1. 术后早期康复阶段
复位或手术后初期(0- 6 周),康复重点在于 控制疼痛与肿胀、维持复位位置。患者需使用拐杖免负重或部分负重行走,同时进行踝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
2. 功能恢复期训练
术后 6 周至 3 个月,在医生指导下 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包括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髋周肌群强化(特别是臀中肌、臀大肌)及平衡训练。水疗和固定自行车是此阶段的理想训练方式。
3. 长期管理与预防
双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需长期随访,定期拍摄 X 线片评估关节状况。避免高强度冲击运动,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对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愈的患者,应告知其直系亲属进行筛查,因该病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
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髋关节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5 -40%。定期 MRI 随访可早期发现。其他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再脱位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总结
两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是一个系统化过程,需根据患者年龄、病因和脱位类型制定个体化方案。准确的诊断评估 是治疗基础,包括临床表现分析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上,急性期闭合复位 是关键步骤,失败后需考虑 手术治疗 如切开复位或截骨矫形。特别强调的是,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应早期使用 Pavlik 支具治疗。康复阶段需循序渐进,从 保护性负重 逐步过渡到 功能训练 ,并重视 长期随访 预防 股骨头坏死 等并发症。总之,两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需要多阶段、多学科协作,才能实现最佳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