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流感高峰或在 12 月中下旬至明年 1 月初,该如何预防与应对?

6次阅读

最近,国家疾控局最新通报给出明确信号,今年秋冬流感高峰可能会出现在 12 月中下旬至明年 1 月初。当前造成流感的主要“元凶”是 H3N2 甲型流感病毒,它来势汹汹,常导致高烧(39—40℃),剧烈 头痛、全身酸痛,令人苦不堪言。

感染人群的流感病毒主要有 4 个亚型:甲型 H1N1、H3N2,乙型的 Victoria 和 Yamagata 系。

从毒株类型上来说,今年报告的毒株主要是甲型 H3N2,而去年是甲型 H1N1,因此大众对今年流行的 H3N2 毒株的免疫力就会更低一些,需引起重视。

今年秋冬流感高峰或在 12 月中下旬至明年 1 月初,该如何预防与应对?插图

流感有何早期症状?

突发恶寒、发热、甚至高热,体温可达 39-40℃以上;

头痛、肌肉酸痛、乏力;

咳嗽、咽痛、流鼻涕;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何检测流感?

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快速便捷,15-20 分钟出结果;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灵敏度高,是确诊流感的金标准。

(注:流感季节,也可以不必检测)

中医 治流感验方推荐

中医 认为流感属于“外感热病”“感冒 病”等范畴,治疗上注重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对于体虚人群,兼顾扶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专家提醒,轻症患者可居家治疗,无需特别隔离。广中医一院流感治疗方

1. 发热咽痛方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利咽。

处方:金银花 15g、 连翘15g、桑叶 10g、桔梗 10g、岗梅根 30g、芦根 15g、板蓝根 15g、贯众 10g、玄参 10g、甘草 6g。

用法:每日 1 剂,加水淹过药面少许,煎至 400ml,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连服 3 天。

2. 发热 咳嗽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处方:黄芩 15g、连翘 15g、前胡 10g、桔梗 10g、苇茎 30g、浙贝 15g、北 杏仁10g、鱼腥草 30g(后下)、龙脷叶 10g、甘草 6g。

用法:每日 1 剂,加水淹过药面少许,煎至 400ml,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连服 3 天。

3. 民间验方(适用于基层农村地区)

功效:祛风解表、清热解毒、抗病毒。

处方:鲜鱼腥草 50~100g、鲜 薄荷 叶 50g、鲜 紫苏叶30g、鲜痰火草 50~100g、鲜白茅根 50~100g。

用法:每日 1 剂,加适量的水,煎至 500ml,代 茶饮。分 2 - 3 次饮用。可以适当加大剂量,煎煮供给家庭成员服用,也可以预防流感饮用。

广中医一院流感预防方

针对此次流感的证候特点,结合岭南气候及人群多脾虚夹湿的体质,广中医一院推出以下流感预防方,重在益气固表、清热化湿。

成人预防方

1. 预防 1 号方:适用于体质壮实者。

功效:清热解毒,和中化湿。

处方:金银花 15g、桑叶 10g、 菊花 10g、 紫苏叶 10g、防风 10g、 陈皮6g、贯众 10g、甘草 6g。

用法:每日 1 剂,加水淹过药面少许,煎至 400ml,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连服 5 - 7 天。

2. 预防 2 号方:适用于体质偏虚、老人、慢病患者。

功效:益气固表、清热化湿。

处方:五指毛桃 30g、黄芪 15g、 白术 10g、防风 10g、金银花 10g、紫苏叶 10g、 陈皮6g、贯众 10g、甘草 6g。

用法:每日 1 剂,加水淹过药面少许,煎至 400ml,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连服 5 - 7 天。

儿童预防方

功效:健脾益气固表,少佐清热祛湿。

处方:五指毛桃 10g、炒白术 5g、防风 3g、淡竹叶 5g、 佩兰5g、稻芽 5g、麦芽 5g。

用法:每日 1 剂,加水适量,煎至 100ml,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连服 3 - 5 天。(服用时,可加入少许白砂糖改善口感)

药膳预防方

功效:益气固表,健脾祛湿。

处方:五指毛桃 30g、黄芪 20g、 芡实 30g、石斛 10g、白茅根 30g、 大枣15g。

用法:加入适量清水及瘦肉,煲汤,大火煮开转小火煲 40~50 分钟,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饮用。

预防流感小贴士

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在公园或广场则不必戴);

老人、体弱者,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特别提醒:流感患者,对于出现咳嗽,气急,咯痰黄痰,腥臭,心悸 ,胸闷不适等症状;高热持续不退; 呕吐 、腹泻严重;高龄老人(出现倦怠、神志淡漠等)、心脑血管病、慢阻肺、肺心病、 糖尿病 、慢性肾衰竭、 肿瘤、婴幼儿等,必须及时上医院或者必要时呼叫 120,不可耽误病情。

居家如何预防甲流?

勤晒太阳

冬季的阳光又称为“光 养生”,早晨 10:00 到下午 2:00 之间的阳光最好,每次可以晒 20~30 分钟。

睡子午觉

子时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午时(11 点 ~13 点)“合阳”时间则要小寐,休息 30 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 1 小时。

早睡晚起

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睡眠时间不宜超过夜里的 11 点。

注意保暖

寒潮来袭,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头颈、背、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外出最好戴上帽子、手套,扎上围巾等。另外,小着衣应选用分量轻、膨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等制品。

可以通过食补对抗甲流吗?

民谚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明冬季进补的重要性。冬季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冬季补肾可提高人体生命原动力,帮助机体适应严冬气候的变化。

一吃羊

羊肉是冬季温补的首选食物之一。羊肉入脾、胃、肾经,其性味甘热,可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冬季吃羊肉,不仅可以抵御寒冷,而且对慢性气管炎、虚寒 哮喘、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等虚证有补益效果。

二吃黑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肾主冬”,因而冬季 养生 要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

三吃栗子

栗子有养胃健脾、补肾益气等功效,在养生 食疗 中常用来补肾。进入冬季以后,饮食中的肉类增多,经常喝栗子粥调理,滋养 脾胃 ,可以缓解肉食给 脾胃 带来的负担。

流感横行该如何运动

减少剧烈运动

应顺从自然规律进行冬藏,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的形式来潜藏阳气。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健走、跳绳、做操等运动以助生阳气。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热身,从低强度慢慢开始。运动后不要立刻休息,慢慢减少运动强度。

冬季流感预防,中医建议这样做

防感香囊

中药香囊源于中医“衣冠疗法”,香囊内药物的挥发性气味,可芳香化浊、避秽解毒,使人气血流畅、脏腑安和,增强机体免疫力,能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由苍术、白芷、檀香 艾叶 薄荷 藿香 等药物组成,碾碎后装入布袋中制成香囊,放置在居室内或悬挂于车中。

中药足浴

在流感初期,如感恶寒、头痛或稍觉发热时,即可选用沐足法,此方法可通阳解表,缓解不适症状。将 艾叶 藿香 、苏叶、苍术、独活、羌活、 生姜 于清水中浸泡 30min 后再煎煮 30min,双足浸入,每次 15-20min,每日 1 次。

注意:水温并非越热越好,请不要超过 45℃,防烫伤。饥饿、饱腹时均不宜沐足,药液应没过脚踝以上,沐足后可引用适量温开水。

艾灸疗法

艾灸大椎穴、肾俞穴、关元穴,局部皮肤红晕即可。

1. 大椎穴

今年秋冬流感高峰或在 12 月中下旬至明年 1 月初,该如何预防与应对?插图1

大椎穴是气血之汇,是督脉的重要 穴位 ,长期灸之,能改善风寒 感冒 导致的恶寒、发热、怕冷、咳嗽、头痛、头昏、头胀等病症; 另外,对于全身怕冷的人,灸之可通络散寒。

2. 肾俞穴

今年秋冬流感高峰或在 12 月中下旬至明年 1 月初,该如何预防与应对?插图2

艾灸此穴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养护好先天之本,充沛人体精力,促进人体造血和排毒机能。长期灸之,能改善腰骶部疾病、下 腰痛 坐骨神经痛 、小便不利、 月经不调 、小腹胀痛、 盆腔炎 等病症。

3. 关元穴

今年秋冬流感高峰或在 12 月中下旬至明年 1 月初,该如何预防与应对?插图3

艾灸此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之所,古人称为人身元阴交关之要害。长期灸之,能改善 阳痿 早泄 尿频 月经不调 痛经 虚劳 、赢瘦无力、 泄泻 腹痛 等病症。■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正文完
 0
admin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admin 于2025-11-18发表,共计3103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