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药检机构建设,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

16次阅读

工作探讨

□ 蓝 麒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重大举措。在这一宏大进程中,基层药品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基层药检机构”)作为药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的前沿哨所,对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一、深刻认识基层药检机构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石作用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质量”二字。基层药检机构恰恰处于保障中医药产品质量的第一线,其作用不可替代。

基层药检机构是保障中药质量安全的“前沿防线”。中药来源于自然,其质量受产地、种植等诸多因素影响,复杂性高、风险点多。从田间地头到患者手中,中药产业链长。基层药检机构扎根地方,能够就近、就快地对辖区内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中药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及时发现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问题,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药品安全风险,更好支撑药品安全监管。

基层药检机构是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力量”。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中药产业从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基层药检机构通过提供权威的检验检测数据,为中药种植养殖基地、中药生产企业、中药流通企业提供质量评价依据,帮助地方特色中药材品种建立质量标准,推动“道地药材”品牌建设,为中药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控制水平提升提供数据支持,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质量、追求品质,推动整个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基层药检机构是服务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公共平台”。基层医疗机构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但其自身往往缺乏必要的药品检验条件和能力。基层药检机构可以为这些机构提供委托检验、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帮助其把好进货验收关、储存维护关,提升民众用药质量。

二、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基层药检机构能力建设

当前,我国基层药检机构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基础条件薄弱,许多基层药检机构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仪器设备陈旧老化、更新缓慢的问题;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基层药检机构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服务效能有待提升,主动服务产业、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还有欠缺,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潜力还未充分释放。

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加强基层药检机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投入保障。进一步突出基层药检机构能力建设在国家和地方中医药发展战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中的位置。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向薄弱地区、薄弱机构倾斜。中央财政可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基层药检机构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建立区域性的药检中心、特色化的药检中心,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提升检验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对标国家和行业标准,补齐检验能力短板。重点加强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等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检测能力建设,鼓励应用快速检测技术,支持基层药检机构参与中药标准制修订工作。

优化运行机制,拓展服务功能。在履行好法定监督检验职责的基础上,鼓励其面向中药生产企业等提供社会化的委托检验等服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深化公益职能,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覆盖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监管网络。主动对接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成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普及中医药的知识宣传站和技术支撑点。

弘扬质量文化,营造良好氛围。基层药检机构不仅是技术机构,也应是质量文化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播者。要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发布质量信息、开展科普宣传、举办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公众对中药质量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安全用药。推动形成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共治格局,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厚植文化土壤。

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可靠的基础支撑。加强基层药检机构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全面提升基层药检机构的技术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推动中医药这一古老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正文完
 0
admin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admin 于2025-10-28发表,共计1695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