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25 科研成果转化提速,7 项签约金额达 4400 万元

53次阅读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 10 月 28 日报道: 今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隆重召开“2025 科研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全面总结近年来医院在科研成果转化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展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成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相关领导出席大会,共同见证曙光医院在科研成果转化领域的新突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25 科研成果转化提速,7 项签约金额达 4400 万元插图

2025 年,曙光医院科研成果转化持续提速,共签订成果转让协议 7 项,合同总金额达 4400 万元。现场举行多项重点成果签约仪式,涵盖中药制剂、医疗器械、智慧中医药产品等多领域:由房敏教授团队开发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智能诊疗系统”、由元唯安教授团队开发的院内制剂“健脾强肌颗粒”等⋯⋯这些成果的签约,标志着曙光医院在科研成果高质量转化方面迈上新台阶。

“中医非药物疗法智能诊疗系统”是曙光医院推拿学科团队开发的专业软件,包括自动化推拿按摩机器人操作监控系统、针灸机器人穴位识别自动调整系统、无线表面肌电图仪软件与肌电信号处理分析软件。作为中医非药物疗法智能诊疗设备的软件应用系统,具备操作友好、功能完善、效果稳定等特色优势,是智能仿生设备在筋骨病诊疗领域规模化应用的必备系统。

“健脾强肌颗粒”为曙光医院骨伤科院内特色制剂,由黄芪、陈皮、枸杞子等多种药食两用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补肾强筋之功效,用于脾肾两虚型痿证,症见腰膝酸软、肌痿无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病症。研究团队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其能够改善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质量及身体功能,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已与企业签署技术转让,正开展新药注册申请。

近年来,曙光医院紧抓国家成果转化政策机遇,持续完善创新驱动机制,优化“科研成果转化收益 80% 归课题组自主分配”的激励政策,显著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同时搭建“产学研医”协同平台,与天士力、太极药业、玉森药业等企业共建新药临床转化实验室和院内制剂筛选平台;组建覆盖全院知识产权与技术转化服务网络,培养 30 余名专业人才,全面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专业化与落地效能。

创新举措带来显著成效。近年来,曙光医院已签订成果转让及合作开发协议 17 项,合同总金额超过 1 亿元。其中,院内制剂备案 16 项,成功转让 7 项,已有 2 个项目获得国家 1.1 类中药新药临床批件,实现了从科研成果到产业产品的高效跃迁。同时,医院连续四年入选“上海市医学创新转化十强医疗机构”,两度跻身“中国医院创新转化 100 强”,在 2024 年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中位列第三。

曙光医院房敏院长在大会上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完善“临床问题—科学研究—成果验证—产业转化”闭环机制,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曙光力量”。

正文完
 0
admin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admin 于2025-10-29发表,共计1127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