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出血又肿痛?七厘散真能止血止痛吗?外用还是内服?

20次阅读

什么是七厘散?

七厘散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由多种中药材精心配制而成,主要成分包括 血竭 乳香 没药 红花 等活血化瘀药材。这些成分共同作用,形成了七厘散独特的药理特性。

中医 理论中,七厘散属于活血化瘀类药品,主要针对外伤引起的各种症状。其名称“七厘”源于传统用法中每次服用七厘重量的习惯。现代制剂中,七厘散通常以粉末形式存在,便于使用和吸收。

七厘散真的能止血止痛吗?

止血机制分析

七厘散中的血竭等成分确实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血竭作为传统止血药材,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对于轻微的 外伤出血,七厘散可以通过局部应用起到收敛止血的效果。

临床观察显示,七厘散对于小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效果较为明显。其止血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增加凝血因子活性,形成保护性膜覆盖创面。这些机制共同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轻度至中度的外伤出血。

止痛效果评估

七厘散的止痛效果主要来源于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方中的乳香、没药等成分具有明显的镇痛特性,能够缓解外伤后的疼痛感。这些药材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局部组织的 水肿 和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七厘散的止痛效果相对温和,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对于严重的创伤疼痛,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止痛措施。止痛效果通常在应用后 30 分钟到 1 小时内开始显现,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七厘散应该外用还是内服?

外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厘散外用是最常见的用法。具体操作是将适量药粉直接撒于清洁后的创面,或用黄酒调成糊状外敷。外用七厘散能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快速发挥止血消肿的功效。

外用时的注意事项包括:
– 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洁伤口
– 创面较大或较深时应先进行医学处理
– 每日更换 1 - 2 次
– 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 不宜用于已感染化脓的伤口

内服用法及禁忌

七厘散也可内服,但需谨慎使用。内服时通常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每次 1 -1.5 克,每日 1 - 3 次。内服七厘散主要通过全身作用来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内服七厘散的禁忌人群包括: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 肝肾功能不全者
– 出血性疾病患者
– 对其中成分过敏者
– 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使用七厘散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适用情况与禁忌

七厘散主要适用于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等情况。具体包括扭伤、挫伤、刀伤等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对于运动损伤、日常生活中的轻微外伤都有较好的效果。

以下情况应避免使用七厘散:
– 伤口已明显感染
– 大面积深度烧伤
– 异物残留的伤口
– 动物咬伤
– 伴有 骨折 的严重创伤

可能的不良反应

虽然七厘散是传统中药,但仍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刺激感、轻微灼热感、皮疹等过敏反应。内服时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 过敏症状加重
– 伤口红肿加剧
– 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
– 出血无法控制
– 疼痛持续加重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七厘散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特别是与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合用可能增强抗凝效果,增加出血风险。与 NSAIDs 类止痛药同时使用可能增强止痛效果,但也可能增加胃肠道副作用。

建议在使用七厘散期间:
– 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
– 避免自行联合用药
– 注意观察异常出血倾向
– 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七厘散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七厘散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多重作用。研究表明,七厘散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组织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在临床应用中,七厘散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配合现代医学处理方法使用。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七厘散能有效缩短恢复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总结

七厘散作为传统外伤用药,在止血止痛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疗效。正确理解其作用机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相关禁忌和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确保用药安全。无论是外用还是内服,都应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必要时咨询专业医师意见。

正文完
 0
admin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admin 于2025-10-30发表,共计1622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