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出血又肿痛?七厘散真能止血止痛吗?是外用还是内服?

33次阅读

七厘散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七厘散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中的经典 方剂 ,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最早记载于清代医家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经过数百年的临床实践,至今仍在 中医 外伤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 七厘 ” 源于其传统用法——每次服用七厘的重量(约 0.21 克),体现了中医用药精准的特点。

七厘散真的能止血止痛吗?

药理作用解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七厘散确实具有一定的止血和止痛效果。其止血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凝血促进作用 :七厘散中的 血竭 乳香 等成分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凝血过程,缩短出血时间。

血管收缩作用 :其中的冰片、 麝香 等成分具有轻微的血管收缩效果,有助于减少局部出血。

抗炎镇痛效果 :七厘散中的 没药 红花 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

临床效果评估

根据多项临床观察,七厘散对于轻度到中度的 外伤出血 和肿痛确实有较好的缓解作用。特别是对于扭伤、挫伤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七厘散外敷通常能在 24-48 小时内见到明显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七厘散的止血能力有限,对于动脉出血或大面积创伤出血,它无法替代现代医学的急救止血措施。

七厘散的正确使用方法:外用还是内服?

外用方法详解

七厘散最常用的方法是外用。具体操作如下:

  1. 清洁伤口:首先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洁伤口及周围皮肤
  2. 药物准备:取适量七厘散粉末(约 1 -1.5 克)与酒精或黄酒调成糊状
  3. 敷药:将药糊均匀敷于患处,厚度约 2 - 3 毫米
  4. 包扎固定: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绷带适当固定
  5. 更换频率:一般每日更换 1 次,严重者可每日 2 次

外用七厘散主要适用于闭合性损伤(如扭伤、挫伤)以及小面积的表皮擦伤。

内服注意事项

七厘散也可内服,但需要格外谨慎:

  1. 剂量控制:传统用法每次 0.21-0.3 克,每日 1 - 2 次,不可过量
  2. 服用方法: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3. 适用情况 :内服主要用于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尤其适合伤势较重者
  4. 禁忌人群:孕妇、肝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禁止内服

外用与内服的联合应用

对于严重的外伤,中医常建议外用与内服相结合,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外治直接作用于患处,内治调节全身气血运行,两者相辅相成。但联合使用时,应适当减少内服剂量,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使用七厘散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七厘散中的某些成分(特别是麝香、冰片)过敏,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
  2. 皮肤刺激:外用可能引起局部皮肤刺激,尤其是敏感肌肤
  3. 胃肠道不适:内服可能引起恶心、胃部不适等消化道反应

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

    • 孕妇绝对禁用(特别是内服)
    • 皮肤破溃严重者慎用外用
    • 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禁用内服
  2. 使用注意事项

    • 开放性伤口使用前必须彻底清创消毒
    • 内服不宜超过 3 天,如需继续使用应咨询医师
    • 使用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 避免与抗凝药物同时使用
  3. 特殊情况处理

    • 如使用后出现红肿加重、疼痛加剧应立即停用
    • 内服后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应暂停使用

七厘散与现代外伤治疗的结合

在现代医疗条件下,七厘散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不能完全替代现代医学处理。严重外伤应当:

  1. 首先进行标准的清创、消毒和止血
  2. 必要时进行缝合、包扎等处理
  3. 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七厘散等中药辅助恢复
  4. 严重者应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结语

七厘散作为传统中药瑰宝,对于轻度外伤出血和肿痛确实有一定的止血止痛效果。正确使用七厘散——无论是外用还是内服,都需要根据伤情严重程度、个人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传统智慧,也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记住,任何严重外伤都应及时就医,七厘散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必要的医疗处理。

正文完
 0
admin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admin 于2025-10-30发表,共计1466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