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以来,港股保险板块持续走强。消息面上,9 月 30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 ”《意见》”),该政策提到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 ”,为众多险企后续在产品创新方面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眼下,随着三季报的到来,” 政策催化 + 基本面改善预期 ” 的双重驱动也正成为近期保险行业的核心看点。而对中国平安这样的行业龙头来说,其在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领域的战略布局,使其在政策红利和市场环境改善下,展现出明显的吸引力。
近期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预计中国平安第三季除税后经营溢利按年升 8.1%,在相同基准下,今年首九个月的增长率将升至 5%。另外,由于股票市场利好及较高配置,第三季净盈利按年增长或达 31%,带动今年首九个月按年增长 6%。该行同时给予中国平安港股 ” 增持 ” 评级,目标价为 70 港元。
值得一提的,近日中国平安在整个大市震荡环境下,表现颇为强势,10 月 20 日周一开盘,中国平安 A 股、H 股双双高开,H 股一度大涨 2.79%。截至午间收盘,平安 A 股涨 1.41%,H 股涨 1.58%。

01
政策面的重大利好,新规打开创新天花板
首先从政策视角来看,此次出台的《意见》精准直击行业长期存在的产品形态单一、医险协同不足等痛点,通过政策引导为健康保险行业构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平安人寿凭借前瞻性布局与产品创新,成为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
从行业层面看,《意见》的利好效应体现在多个维度。
在产品创新上,政策首次明确支持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分红型长期健康险等新型产品,打破了传统健康险的形态局限,为保险公司开辟了产品研发的新赛道。针对商业医疗险,政策鼓励纳入医疗新技术、新药品,这一导向不仅顺应了医疗技术发展趋势,更推动行业从单纯的费用补偿向全周期健康保障转型。
在服务融合方面,《意见》提出构建 ” 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保障 ” 的健康服务体系,倒逼行业从 ” 理赔导向 ” 转向 ” 服务导向 ”,促使险企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政策面还明确 2030 年建成多层次健康保险市场的目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稳定预期,有助于吸引更多资源投入健康险领域。
政策红利的释放,与平安的寿险发展战略形成深度契合。
在产品创新响应上,平安人寿于 9 月推出的 e 生保系列产品,精准对接政策导向:” 基座 + 自选 ” 的组合模式呼应了个人账户式保险的灵活性需求,客户可自主选择灵活叠加不同保障计划,实现保障需求的个性化匹配;而产品中涵盖的质子重离子、CAR- T 细胞免疫治疗等前沿疗法,正是对政策 ” 纳入医疗新技术 ” 要求的快速落地。
在服务融合层面,平安更是将政策要求转化为核心竞争力。e 生保系列突破传统医疗险局限,新增术后康复责任,结合院外购药 ” 一站式 ” 服务,构建了覆盖住院前、中、后的全流程保障,完美践行了政策倡导的全周期健康服务理念。
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安整合内外部资源推出的 ” 安有医 ” 服务计划,通过就医陪诊、专家会诊、康复指导等权益,实现了保险责任与健康服务的深度协同,这与政策推动 ” 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 ” 的方向高度一致。
依托政策东风与自身实力,平安还在客户需求挖掘上占据优势。e 生保系列的家庭投保优惠、共享免赔额等设计,精准满足了家庭保障的多元需求;而 20 年保证续保的承诺与百万级保额设置,有效化解了客户对医疗费用的担忧。
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平安在政策引导的市场升级中抢占了份额,更通过服务品质提升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健康险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实践者。
02
静待三季报 ” 催化 ”,关注核心指标 ” 预期差 ” 和医养布局
眼下,随着三季报业绩披露期的到来,在当前外部环境颇为震荡的背景下,险企的季度答卷也成为机构关注的重点。市场多数认为,部分公司盈利修复的节奏或幅度尚未充分定价,情绪仍落后于基本面。
从机构观点来看,其普遍看好保险板块三季报的催化作用。其中,上海申银万国证券观点指出,业绩高基数态势下,受益于权益市场表现亮眼、险资入市趋势延续,预计 3Q25A 股上市险企利润均保持正增,整体表现超预期。浙商证券同时指出,预计 Q3 主要上市险企的 NBV 同比延续快增,预计主要险企 NBV 同比增速都在 20% 以上,平均增速 32.6%。投资收益方面,则预计险企总体投资收益仍有韧性,或好于预期。
结合券商视角进一步来看,平安有几个超预期的点值得重视。
其一,新业务价值表现。这是衡量保险公司成长性的核心指标。
受益于预定利率下调、个险渠道的 ” 报行合一 ” 深化推进,以及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券商预计 Q3 大部分险企的新业务价值率继续提升。而就平安而言,随着其 ” 保险 + 服务 ” 战略的深化,其代理人产能有望持续提升。其三季报中 NBV 的同比增速也有望延续甚至超过中报的势头。这也意味着,这一指标任何超预期的表现都或将成为股价的强催化剂。
对此,大摩则在研报中则预期平安三季度会有较高的 FYP(首年佣金)增长,而利润率亦会适度改善。
其二,”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生态 ” 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强化。首个高品质康养社区在上海静安启幕。
近年来,平安持续升级 ” 保险 + 服务 ” 方案,不断深化在健康养老领域的布局,构建了 ”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 ” 的协同生态。这一战略不仅拓展了平安的服务边界,更通过多业务板块的相互赋能,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与客户价值。
可以看到,医疗养老生态圈对平安寿险主业的赋能价值持续凸显。三季报中,不论是综合金融方面,个人客户数的增长情况、客户粘性情况、交叉渗透程度等相关指标的表现,还是医疗养老生态方面,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的新业务价值贡献、客户覆盖比例、客均合同数与 AUM 等指标都将持续验证平安战略的协同效果和巨大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 10 月 16 日,中国平安旗下高品质康养品牌 ” 平安臻颐年 ” 打造的首个旗舰级城芯康养社区——颐年城·静安 8 号也成功在上海启幕。据悉,平安臻颐年历经四年已经完成了全国五大城市布局六大项目的战略布局,其高端康养产品推出以来,更是带动相关保单收入强劲增长。显然,这也意味着平安的康养生态并不是概念上的 ” 故事 ”,而是能够持续、大规模转化高价值保单的 ” 新引擎 ”。随着上海、深圳等旗舰社区的陆续开业和全国化布局的推进,这一引擎的动力有望更加强劲。
最后,关注到投资端表现。
虽然资本市场近期仍有波动,但中国资产长期走牛的趋势仍然受到市场度认可。而从利率端来看,近日中信建投研报观点即表示,近期长端利率有所上行,有利于缓解险企配置压力,并且其认为当前估值水平过度反映了低利率对险企未来投资收益的压制,并且上市险企积极增配高股息策略来对冲利率下行对净投资收益率的冲击。其认为当前上市险企估值水平仍处于低位,长期安全边际充足。
从大摩的研报来看,其提到由于中国平安股票市场利好及较高配置,预期中国平安第三季业绩稳健,尤其是新业务价值和除税后经营溢利持续改善,以及净盈利因资产管理亏损减少和人寿业务高增长而表现强劲。
03
结语
总的来看,此次出台的《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行业划定转型航向,推动健康险从 ” 单一赔付 ” 转向 ” 全周期服务 ”,也为险企提供了明确的布局窗口。
这一转变,恰恰也与监管近期在非车险领域强力推行 ” 报行合一 ” 的内在逻辑一脉相承——核心都是引导行业告别低水平的价格战,转向基于风控、服务和生态的核心能力竞争。
在这种高质量竞争的新范式下,中国平安的竞争优势,正源于 ” 政策响应 + 基本面 + 生态 ” 的三重支撑:
短期来看,e 生保系列精准承接政策导向,为新业务价值增长注入确定性,更易释放业绩弹性;长期维度,其 ” 金融 + 医疗、健康、养老 ” 生态与政策要求深度契合,平安好医生、北大医疗构建的差异化壁垒,居家养老+高品质康养社区既能提升保险产品吸引力,还能进一步优化赔付率,这不仅是产品差异,更是商业模式的升维,其长期价值也有待进一步释放。
因此,在当前政策与财报的共振窗口期,平安的竞争优势引发的价值重估,或许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