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高发的慢性病,复杂性与个体化特征日益凸显。中医 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拥有数千年的理论积淀与实践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迭代升级和群众健康的多元化需求,中医医院如何突破传统瓶颈、实现创新发展,成为推动长治市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课题。
今年 10 月,长治市中医医院迎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知名专家李腾飞,其在担任长治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期间持续发挥京长对口合作资源优势,将介入技术与传统心血管疾病防治高效融合,立足中医本源、融合现代科技、优化服务模式,让中医药焕发新生机,为百姓谋福祉,为健康添动力。
技术创新,从“结合”到“融合”的转变

过去,中医与现代技术就如同“两条平行线”,而今,在长治市中医医院的手术室里,它们正交织成一张紧密的诊疗网络。
10 月份以来,一场场介入诊疗手术的顺利开展,不仅为广大患者化解了“心结”,也为长治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打开了新的诊疗思路。
10 月 15 日,一位因心力衰竭导致严重 水肿、长期受胸闷喘息困扰的老年患者,来到医院寻求进一步诊治。此前,老人日常服用的西药已难以有效控制症状,身体的不适也让他情绪低落,倍感无助。“这位患者心衰严重,经过长期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必须在中西医结合上找到突破口。”在副院长李腾飞与心血管科主任史美玲的联合查房中,为这位老年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已不再是简单的“A 方案或 B 方案”,而是“A+ B 如何产生 1 +1>2 的效果”。于是,他们决定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结果,以经典名方“五苓散”及“小陷胸汤”为基础加减组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此同时,团队还特别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运用“双心”疗法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与疗愈。令人欣喜的是,用药仅三天,老人水肿及胸闷症状便明显缓解,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随之改善。

李腾飞带来的,不仅是冠脉介入等现代技术,更是深度融合的诊疗思维。他将此概括为“中医主导,西医支持,阶段干预,全程结合”的十六字方针。
在疾病急性期,介入技术是“先锋”,可以快速打通生命通道;中药则迅速转为“后卫”,在术后通过“益气活血”等方法进行调理,减少并发症,促进心肌修复。在疾病慢性期,中药治疗将上升为“主力”,通过系统调理改善患者体质,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或脱落,延缓疾病进展。
这套思路,正集中体现在长治市中医医院着力建设的中西医结合胸痛中心上。它的目标,并非复制一个纯西医的急救中心,而是要打造一个拥有“中医大脑”的快速救治平台——在标准化的西医急救流程中,无缝嵌入个体化的中医干预,实现“急救 + 康复”一体化。这种协同模式不仅能提升救治效果,更能推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深度融合。
服务重构,从“治已病”到“管未病”的延伸
技术的融合,最终要服务于人的健康。目前,长治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服务半径,正从单一的院内治疗,向“预防 - 治疗 - 康复”全周期延伸。
10 月中旬,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了一位 50 多岁的女性患者,因家人患病,内心负担沉重,日渐出现胸闷症状,医生结合检查设备与辨证诊断后发现,患者并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而是情志原因导致的心脏不适。当检查后医生告知其“心脏没事”时,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卸下了心理负担。医疗团队为其实施“疏肝解郁”治疗方法,获得明显疗效,患者很快康复。这个案例让科室意识到,“双心(心脏与心理)医学”和全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10 月 22 日,副院长李腾飞带领医护人员前往武乡县开展义诊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前来咨询就诊的村民中患有 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在少数,而且他们缺乏自我保健与预防知识,通常在患病出现症状后才会就医,甚至很多老年人有严重的 失眠 问题。“这说明我们的主战场不能只在医院,健康管理的关口必须要大幅前移。”李腾飞说。
史美玲告诉记者,目前,科室正在全面优化服务流程和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开设心血管专病门诊,实行“线上咨询 + 线下诊疗”的无缝衔接;对痰湿、血瘀等心血管病高危体质人群,提供中药 茶饮 、 穴位 按摩 等早期干预方案。同时,将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导引术带入社区,成为“移动的康复科”。通过定期随访和健康讲座,将“未病先防”的理念,转化为百姓能懂会用的日常知识。
人才筑基,从“输血”到“造血”的传承

一切创新的根基,在于人才。李腾飞将黄丽娟、魏执真、许心如三位名老中医用“泻肺利水”治疗心力衰竭,用“清热凉血”治疗心律失常,用“益气活血”治疗 冠心病 的“三老”经验教授给临床医师。这些宝贵经验,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成为了临床医生手中的利器。更进一步完成资源互通、提升能力,这些知识的自我更新,有利于成果转化运用于临床,使越来越多患者受益。
有了“输血”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造血”机制。科室通过“师带徒”、名医工作室,让年轻医生深度传承经典;通过每周三的科研例会,鼓励团队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将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转化为可验证、可推广的科研成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批‘能开方、懂介入、会科研’的复合型中医人才。”李腾飞说,“他们既能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临床难题,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技术为中医赋能。”
此外,医院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开展中西医心血管领域前沿技术培训、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通过“以研促学、以学促医”提升人才队伍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与长治市中医医院与开展深度合作,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新合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将持续在学科、科研、教学等方面对该院提供支持。长治市中医医院将继续以理论创新为引领,筑牢中医诊疗根基;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提升临床诊疗效能;以服务创新为抓手,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以人才创新为保障,激活持续发展动力,让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守护人民心血管健康贡献中医智慧与力量,书写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