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其中 脚踝内侧扭伤 虽然不如外侧常见,但处理不当同样会带来严重后果。本文将系统介绍脚踝内侧扭伤的急救措施、康复训练和预防方法,帮助您科学应对这一损伤。
一、脚踝内侧扭伤的紧急处理
识别症状与严重程度
轻度扭伤表现
- 轻微疼痛与肿胀:脚踝内侧局部疼痛,肿胀不明显
- 活动受限轻微:仍能负重行走,但感不适
- 无关节不稳:脚踝稳定性基本正常
中度至重度扭伤特征
- 明显肿胀与瘀斑:快速出现的肿胀和皮下瘀血
- 剧烈疼痛:负重时疼痛加剧,甚至无法站立
- 关节功能丧失:活动范围明显受限
黄金急救措施:RICE 原则
Rest(休息)
- 立即停止活动:防止进一步损伤
- 避免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
Ice(冰敷)
- 及时冰敷:伤后 24-48 小时内每 2 - 3 小时冰敷 15-20 分钟
- 正确方法: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Compression(加压包扎)
- 弹性绷带包扎:从脚趾向小腿方向包扎
- 适度压力:包扎紧实但不影响血液循环
Elevation(抬高患肢)
- 抬高位置:使脚踝高于心脏水平
- 持续时间:休息时尽量保持抬高姿势
二、专业治疗与康复训练
何时需要就医
必须就医的情况
- 无法承重行走:伤后难以站立或行走
- 听到撕裂声:受伤时听到 ” 啪 ” 的声响
- 关节变形:脚踝外观异常或骨头错位
专业诊断方法
- 物理检查:医生评估肿胀程度、压痛点和关节稳定性
- 影像学检查 :X 光排除 骨折,MRI 评估韧带损伤程度
康复训练计划
早期康复(伤后 1 - 3 天)
- 主动活动:无负重下的脚踝屈伸练习
- 等长收缩:静态的肌肉收缩训练
中期康复(伤后 4 -14 天)
- 力量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
- 平衡练习:单腿站立训练,从扶支撑物到无支撑
后期康复(伤后 2 - 4 周)
- 功能性训练:上下台阶、慢跑等渐进性训练
- 本体感觉训练:不平衡平面上的站立和移动
三、预防措施与长期管理
日常预防策略
选择合适的 footwear
- 足弓支撑:选择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
- 鞋帮高度:高帮鞋提供更好的踝关节稳定性
强化踝关节周围肌肉
- 常规训练:纳入小腿和脚踝力量训练
- 平衡能力:定期进行平衡训练
重返运动的准备
逐步恢复运动
- 循序渐进: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增加负荷
- 注意信号:关注疼痛反应,及时调整训练强度
防护措施
- 贴扎保护:运动时使用运动贴布或护踝
- 充分热身: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
总结
脚踝内侧扭伤 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急救阶段应立即采用 RICE 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这是控制肿胀和疼痛的关键。明确诊断后,需要根据损伤程度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 ,从早期的无负重活动逐步过渡到功能性训练。预防再次损伤同样重要,包括 强化踝周肌肉 、 选择合适的 footwear和运动时采取适当的 防护措施 。记住, 脚踝内侧扭了怎么办 不仅包括急性期的正确处理,更涉及系统的康复和科学的预防策略,只有全面关注这些环节,才能确保踝关节完全恢复功能并防止复发。
正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