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 骨折 的诊断与分类
临床检查与症状识别
尺骨 骨折 的典型症状包括前臂剧烈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医生会通过视诊、触诊和特殊检查来初步判断骨折情况。局部压痛 和骨擦感 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需要评估神经血管状况,检查手指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影像学检查方法
X 线检查 是诊断尺骨骨折的首选方法,通常需要拍摄前后位和侧位片。对于复杂骨折或关节内骨折,CT 扫描 能提供更详细的骨折信息。在某些情况下,MRI 检查 有助于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特别是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损伤。
骨折类型分类
尺骨骨折可分为 简单骨折 和复杂骨折 。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 尺骨鹰嘴骨折 、 尺骨干骨折 和尺骨茎突骨折 。按骨折线形态可分为 横形骨折 、 斜形骨折 、 螺旋形骨折 和粉碎性骨折。准确分类对确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尺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方法
对于 无移位 或轻微移位 的稳定性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石膏 固定 是最常用的方法,需要固定 4 - 8 周。在固定期间,定期复查 X 线片监测骨折位置非常重要。功能锻炼 在拆除 石膏 后逐步进行,包括腕关节和肘关节的活动度训练。
手术治疗适应证
明显移位 的骨折、开放性骨折 、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的骨折以及 保守治疗失败 的病例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关节内骨折 特别是涉及尺桡关节的骨折通常需要手术干预,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常用手术技术
钢板内固定 是治疗尺骨骨折的经典方法,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髓内钉固定 适用于尺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的优点。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有时需要采用 外固定架 治疗。近年来,微创技术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减少了软组织损伤。
尺骨骨折的康复与并发症
康复阶段规划
急性期 (0- 2 周)主要目标是控制肿胀和疼痛,进行邻近关节的适度活动。 中期康复 (2- 6 周)重点是被动和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后期康复(6 周以后)着重于肌力训练和功能性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骨不连 是尺骨骨折治疗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血供不足或固定不牢固有关。关节僵硬 是另一个常见问题,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创伤性关节炎 可能发生在关节内骨折后,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高风险活动可以有效 预防尺骨骨折 。一旦发生骨折,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是关键。康复期间应避免过早负重,同时注意营养补充,特别是 钙质和维生素 D 的摄入,促进骨折愈合。
总结
尺骨骨折如何治疗 取决于骨折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 ,主要通过石膏固定实现愈合。而对于 明显移位、开放性骨折或涉及关节的复杂骨折 , 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包括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固定等技术。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都至关重要 ,应按照专业指导循序渐进。同时,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点。正确的 尺骨骨折治疗 方法配合科学的康复计划,能够最大程度恢复前臂功能,减少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