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五跖骨基底 骨折 概述
1.1 什么是第五跖骨基底 骨折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 是指足部外侧第五跖骨底部发生的骨折,这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第五跖骨位于小脚趾后方,其基底部分是与骰骨相连的关节面。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突然改变方向或扭转足部时,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
1.2 骨折类型分类
1.2.1 撕脱性骨折
撕脱性骨折 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腓骨短肌的突然收缩引起。这种骨折线通常横向穿过跖骨基底,不影响关节面。
1.2.2 琼斯骨折
琼斯骨折 发生在第五跖骨基底约 1.5 厘米处的干骺端与骨干连接区域,这个部位血供较差,愈合较为困难。
1.2.3 骨干应力骨折
骨干应力骨折 是由于反复的应力作用导致的疲劳性骨折,常见于运动员和长期跑步的人群。
二、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2.1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2.1.1 主要症状
典型症状 包括足部外侧剧烈疼痛、肿胀、瘀斑和行走困难。患者在尝试用患足承重时疼痛明显加剧,局部有明显的压痛感。
2.1.2 诊断流程
诊断流程 通常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 线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在复杂情况下,可能需要 CT 或 MRI 进一步评估。
2.2 治疗方法选择
2.2.1 保守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骨折。包括:
– 休息与冰敷:急性期减少活动,定期冰敷减轻肿胀
– 固定保护 :使用行走靴或 石膏 固定 4 - 6 周
–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 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疼痛和炎症
2.2.2 手术治疗指征
手术治疗 适用于以下情况:
– 骨折明显移位超过 2 毫米
– 关节面受累
– 保守治疗失败
– 琼斯骨折或运动员患者
三、康复过程与预防措施
3.1 康复阶段规划
3.1.1 早期康复阶段(0- 2 周)
早期康复 重点是控制疼痛和肿胀,保护骨折部位。患者应严格避免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同时进行脚趾和踝关节的轻柔活动。
3.1.2 中期康复阶段(2- 6 周)
中期康复 开始部分负重训练,逐渐增加活动范围。物理治疗师会指导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轻度肌力练习,促进骨折愈合。
3.1.3 后期康复阶段(6 周以后)
后期康复 重点是恢复正常的行走模式和运动能力。包括平衡训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逐步回归正常活动和体育运动。
3.2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3.2.1 日常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包括:
– 选择合适的运动鞋
– 避免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跑步
– 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
– 加强足部和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
3.2.2 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 对骨折愈合至关重要。确保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 D 和蛋白质,同时保持均衡饮食,促进骨骼健康。
总结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 是常见的足部损伤,正确识别骨折类型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撕脱性骨折 通常预后良好,而 琼斯骨折 因血供问题需要更谨慎处理。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需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和患者需求个性化制定。保守治疗 适用于大多数无移位骨折,包括固定保护和康复训练;而 手术治疗 则适用于移位明显或特定类型的骨折。康复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从保护期过渡到功能恢复期,合理的康复计划 是确保完全恢复的关键。预防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 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并加强足部肌肉训练。通过正确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大多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功能,重返正常生活和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