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关格 病?
关格是 中医 特有的疾病名称,指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气机阻滞、阴阳失衡的病理状态。这一概念源于《黄帝内经》,” 关 ” 指关闭不通,” 格 ” 指格拒不受,形象描述了体内气血运行受阻、上下不通的疾病特征。在现代医学中,关格病可能对应多种疾病,如肾功能不全、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综合征。
关格病的典型症状识别
早期症状表现
关格病早期往往表现为轻微不适,容易被忽视。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腹胀感、疲倦乏力、 睡眠质量 下降。这些症状虽然普通,但持续存在时应引起重视。
中期症状发展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 、腹部胀满加重、小便不畅或尿量减少、大便异常( 便秘 或腹泻交替)。此时体内毒素开始积累,会影响多个脏腑功能。
严重阶段症状
在关格病严重阶段,会出现明显的上下不通症状:上见频繁呕吐、无法进食;下见小便闭塞、大便不通。患者可能伴有 水肿、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危重表现,此时需立即就医。
关格病的中医病因解析
脏腑功能失调
中医认为,关格病的发生与脾、肾、三焦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内停;肾主水液,肾亏则气化无权;三焦为水道,三焦不畅则上下不通。
气滞血瘀因素
情志不畅、长期压力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全身气机运行。气滞日久则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进一步加重关格病情。
外邪侵袭影响
外感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未能及时祛除,内陷 脏腑,也可导致关格的发生。特别是湿邪和寒邪,最易阻滞气机。
中医调理方案详解
中药治疗策略
中医治疗关格病遵循 ” 开通闭塞、调和阴阳 ” 的原则,根据证型不同采用相应方药:
- 温阳利水法 :适用于脾肾阳虚型,常用真武汤、实脾饮等 方剂
- 理气活血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常用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
- 清热解毒法 :适用于湿热内蕴型,常用 茵陈蒿 汤、八正散
- 益气养阴法: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常用生脉散、参芪地黄汤
针灸调理方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 穴位,能有效调节气机,缓解关格症状:
- 主穴选择:足三里、关元、气海、中脘、三阴交
- 配穴原则:根据具体症状加减穴位,如呕吐加内关,小便不利加阴陵泉
- 治疗频率:一般每周 2 - 3 次,连续治疗 4 周为一疗程
推拿与艾灸辅助
推拿 按摩 腹部和背部相关经络,能促进气血运行;艾灸关元、神阙等穴位,则有温通经脉、扶助阳气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虚寒型关格。
饮食调理与生活建议
饮食宜忌原则
关格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遵循以下原则:
生活调养要点
-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 适度运动:选择太极拳、散步等缓和运动,促进气血流通
-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思虑和抑郁
- 环境适应:注意保暖,避免潮湿寒冷环境
康复阶段管理建议
阶段性康复目标
关格病的康复应分阶段进行:
- 急性期:以控制症状、开通闭塞为主要目标
- 恢复期:以调理脏腑功能、恢复气血运行为重点
- 巩固期:以增强体质、预防复发为方向
长期健康管理
关格病容易反复,长期管理至关重要:
- 定期复查:即使症状消失,也应定期中医辨证,调整调理方案
- 季节调养 :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调整 养生 方法,如春季重疏肝,夏季重清湿
- 体质辨识:了解自身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调理
预防关格病的有效措施
预防关格病的关键在于维持脏腑功能平衡和气血畅通:
- 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均衡
-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
- 情志调畅:学会压力管理,保持情绪稳定
- 适度运动:坚持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 及时就医:出现不适症状及时诊治,防止小病拖成大病
关格病作为中医的重要病证,通过科学的识别、合理的调理和系统的康复,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并坚持长期调养,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