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闭经?多久没来月经算闭经?
闭经是指女性在生育年龄内,月经停止来潮的状态。医学上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种类型。原发性闭经指女性年满 16 周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从未来潮;或者年满 14 周岁,第二性征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继发性闭经则是指既往曾有过正常月经,但此后月经停止 6 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 3 个周期以上。
了解闭经的时间标准对女性健康管理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如果月经停止超过 3 个月,就应当引起重视;若持续 6 个月以上没有月经,则明确属于闭经范畴,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闭经的常见病因及排查方法
生理性闭经与病理性闭经
闭经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闭经属于正常现象,包括妊娠期、哺乳期和绝经后的月经停止。而病理性闭经则需要引起重视,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功能异常:这是导致闭经的常见原因,包括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减肥、剧烈运动、体重骤变等都可能影响这一系统的正常功能。
子宫及生殖道问题:如子宫内膜受损、宫腔粘连、生殖道畸形等都可能引起闭经。
内分泌疾病 :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紊乱疾病常伴随闭经症状。
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重度贫血、肝肾疾病、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闭经。
闭经的病因排查流程
当出现闭经症状时,医生通常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病因排查:
详细问诊:了解患者的月经史、婚育史、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状况等。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BMI 计算、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检查。
妇科检查:评估生殖器官发育情况。
实验室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泌乳素水平等内分泌指标检测。
影像学检查:盆腔 B 超检查子宫和卵巢情况,必要时进行 CT 或 MRI 检查。
特殊检查:如孕激素试验、雌孕激素序贯试验等,帮助确定闭经部位。
中医 视角下的闭经认识与通经方案
中医对闭经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闭经被称为 ” 经闭 ” 或 ” 月事不来 ”,主要病机为冲任失调、气血不和。中医认为月经的正常来潮依赖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以及脏腑气血调和。常见的闭经证型包括:
肾虚型 :月经初潮迟至,或月经量少渐至闭经,伴腰膝酸软、头晕 耳鸣。
气血虚弱型 :月经后期量少渐至停闭,面色萎黄、头晕 心悸、神疲乏力。
气滞血瘀型: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痛。
痰湿阻滞型 :月经停闭,形体 肥胖、胸脘满闷、带下量多。
中医通经治疗方案
中药调理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相应方药。肾虚者常用归肾丸;气血虚弱者用 人参 养荣汤;气滞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汤;痰湿阻滞者用苍附导痰丸。中药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一般需要连续治疗 3 - 6 个月经周期。
针灸治疗 :常用 穴位 包括关元、三阴交、血海、足三里等,根据证型加减配穴。针灸可以调节冲任、疏通经络,促进月经来潮。
艾灸疗法:适用于虚寒型闭经,常选气海、关元、子宫等穴位,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推拿 按摩:通过特定手法按摩腹部和腰骶部相关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理冲任。
饮食调理 :根据体质选择适当的 食疗 方。如肾虚者可食用黑豆、黑芝麻、枸杞等;气血虚弱者可食用红枣、桂圆、山药等;气滞血瘀者可食用 山楂 、 玫瑰花 、 陈皮 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维持理想体重。
闭经的就医建议与预防措施
何时应该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科室选择
闭经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科室就诊:
妇科:首选科室,进行初步评估和基本检查。
内分泌科:当怀疑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时。
生殖医学科:对于有生育要求的闭经患者。
中医科:希望采用中医方法调理的患者。
闭经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规律运动,但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
管理精神压力:学会压力调节技巧,如冥想、瑜伽、深呼吸等,保持情绪稳定。
维持适宜体重:过度肥胖或消瘦都会影响月经周期,保持 BMI 在 18.5-23.9 之间。
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避孕药、减肥药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定期妇科检查:即使月经正常,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结语
闭经是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异常的重要信号,既可能是暂时性的功能失调,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临床表现。了解闭经的判断标准、可能病因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有助于女性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当出现闭经症状时,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闭经的发生风险,维护生殖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