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蛇咬:冷静判断是关键
当在野外活动时,突然被蛇咬伤,大多数人会陷入恐慌。这时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判断是否为 毒蛇咬伤?毒蛇与无毒蛇的咬伤痕迹有明显区别:毒蛇通常留下两个明显的毒牙印,而无毒蛇则多呈整齐的两排细牙印。
被咬后,伤者往往会感到剧烈疼痛,伤口周围迅速出现肿胀、发紫,并可能伴随头晕、恶心、视力模糊等全身症状。这些表现都是毒蛇咬伤的典型特征,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中医 急救:传统智慧的现代应用
中医在处理毒蛇咬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急救原则强调 ” 排毒、解毒、防传变 ”。
立即排毒:在咬伤后 1 - 2 分钟内,可用口吸出毒液(注意:口腔黏膜需无破损)。吸出后立即用清水或盐水漱口。也可采用火罐拔毒的方式,利用负压吸出毒液。
草药急救 :野外可寻找 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的草药,洗净捣烂后敷于伤口周围。这些草药具有明显的抗蛇毒作用,能延缓毒素扩散。
针刺排毒:在伤口周围用消毒过的针浅刺多个小孔,再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促进毒液排出。注意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加重组织损伤。
绑扎技巧:阻止毒素扩散的艺术
正确的绑扎能有效减缓毒素吸收和扩散,但方法不当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
绑扎位置:应在伤口近心端 5 -10 厘米处进行绑扎,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标准是能容纳一个手指通过为宜,以保证远端动脉搏动仍然存在。
绑扎材料:最好使用宽幅的布条、绷带或有弹性的材料,避免使用细绳、铁丝等可能造成局部缺血的材料。
时间控制:绑扎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每 30 分钟需放松 1 - 2 分钟,以免造成组织坏死。记录绑扎时间非常重要。
注意事项:绑扎不是越紧越好,过紧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同时要保持伤肢低位,减缓血液回流速度。
就医建议:专业治疗不可替代
尽管急救措施很重要,但蛇毒咬伤最终需要专业医疗干预。
就医前准备:尽可能记住蛇的外形特征,有条件时可拍照,这有助于医生确定抗蛇毒血清类型。保持伤者安静,减少活动,以降低毒素吸收速度。
医院选择:应选择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就诊。中国各地疾控中心通常备有当地常见毒蛇的抗蛇毒血清。
配合治疗:到达医院后,详细向医生描述被咬经过、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和症状变化,配合医生进行伤口处理、血清注射等治疗。
后期调理 :中医建议在蛇毒咬伤恢复期,可服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 黄连 解毒汤加减,促进身体恢复。
预防胜于治疗:户外活动安全须知
预防蛇咬比急救更重要。在蛇类活动频繁的季节(春末至秋初)和地区,应注意:
- 穿高帮靴和厚长裤,避免裸露脚踝
- 行走时先用棍棒探查前方草丛,” 打草惊蛇 ”
- 避免在夜间、雨后天晴等蛇类活跃时段野外活动
- 露营时选择开阔地,清除周围杂草和碎石
被毒蛇咬伤虽然危险,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大多数伤者都能康复。了解这些中医急救方案和绑扎技巧,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