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不清是夜盲吗?解析中医补肝方案、饮食搭配及预防

21次阅读

夜盲与夜视力差:究竟有何不同?

许多人在光线昏暗环境下视力明显下降,便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夜盲症。事实上,夜视力差与真正的夜盲症存在本质区别。夜盲症是指在黑暗环境中或夜晚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完全看不见的病症,而普通的夜视力差只是对暗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夜盲症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夜盲多与遗传因素有关,而后天性夜盲则常与营养不良、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相关。当发现自己在夜晚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中视力明显不如他人时,应当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而非简单地自我判断为夜盲症。

中医视角:夜盲与肝脏的密切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则目得所养,视力正常。《黄帝内经》明确指出:” 肝受血而能视 ”。肝血不足会导致眼睛失去濡养,进而出现视力模糊、夜盲等症状。

中医认为夜盲主要与以下肝系问题相关:

肝血亏虚 :肝血不足无法上荣于目,导致暗光环境下视力急剧下降,常伴有头晕、面色无华、指甲干枯等症状。

肝肾阴虚 :肝肾同源,肝阴依赖肾阴滋养。肝肾阴虚会导致虚火上炎,灼伤目络,出现夜盲兼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表现。

肝郁气滞 :长期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不能上达于目,引发夜盲并伴有胸闷、善叹息等症状。

中医补肝方案:从根本改善夜盲问题

中药调理

根据不同类型,中医采用相应的补肝方案:

滋补肝血 :常用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加减,或配合枸杞子、桑椹、黑芝麻等养血明目的药材。

滋水涵木 :针对肝肾阴虚,常用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方剂,滋养肝肾之阴。

疏肝解郁 :对于肝气郁结导致的夜盲,常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疏通气机。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肝经气血:
– 太冲穴:肝经原穴,疏肝理气
– 肝俞穴:肝之背俞穴,补益肝血
– 光明穴:胆经络穴,专治目疾
– 睛明穴:局部取穴,改善眼部气血循环

推拿按摩

每日坚持按摩眼周穴位,如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等,促进局部气血流通,改善视力功能。

饮食调理:补肝明目的食物搭配

合理的饮食结构对预防和改善夜盲症至关重要:

富含维生素 A 的食物

维生素 A 是构成视网膜感光物质的重要成分,直接关系到暗适应能力。食物来源包括:
– 动物肝脏:每周适量食用猪肝、鸡肝等
– 深色蔬菜:胡萝卜、菠菜、南瓜、西兰花
– 橙色水果:芒果、杏子、木瓜

补充抗氧化营养素

维生素 C、E 等抗氧化营养素能保护视网膜细胞:
– 维生素 C:柑橘类水果、猕猴桃、青椒
– 维生素 E:坚果、植物油、全谷物

优质蛋白质与微量元素

蛋白质是修复眼组织的基础,锌则参与维生素 A 的代谢:
– 优质蛋白:鱼类、蛋类、豆制品
– 含锌食物:牡蛎、瘦肉、核桃

中医食疗方

猪肝枸杞汤 :新鲜猪肝 100 克,枸杞子 30 克,煮汤食用,补肝养血明目。

胡萝卜粥 :胡萝卜切丝与大米同煮,健脾养肝,改善视力。

黑芝麻糊 :黑芝麻炒香磨粉,每日食用一小勺,滋补肝肾。

预防夜盲:生活调理与日常防护

预防夜盲症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科学用眼习惯

避免长时间用眼,每隔 45 分钟休息 5 -10 分钟;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阅读;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和距离。

适度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适量的户外活动,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视觉功能,同时远眺可缓解眼肌疲劳。

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情绪抑郁,防止肝气郁结影响视力。

定期检查

对于有夜盲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已出现夜盲症状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视网膜,过量饮酒则会伤肝损目,应当避免。

结语

夜盲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前兆。通过中医补肝调理、合理饮食搭配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夜盲症状。若出现持续的夜盲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爱护眼睛,从科学护肝开始,让我们在黑暗中也能拥有清晰的视野。

正文完
 0
黄, 陈医生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黄, 陈医生 于2025-10-30发表,共计1539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