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区变浑浊是圆翳内障(白内障)吗?科普中医辅助方案、手术时机及护理

38次阅读

瞳孔区变浑浊就是白内障吗?

当发现自己的瞳孔区域出现浑浊、发白或变黄的情况,许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白内障。在中医理论中,白内障被称为 ” 圆翳内障 ”,确实表现为瞳孔区出现圆形阴影或浑浊。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瞳孔区浑浊都是白内障。

瞳孔区浑浊的常见原因包括:
– 圆翳内障(白内障)——晶状体混浊
– 角膜瘢痕或病变
– 玻璃体浑浊
– 严重的葡萄膜炎
– 眼底疾病引起的反射变化

确诊需要经过专业眼科医生的全面检查,包括视力测试、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不可自行判断。

中医如何看待圆翳内障?

在中医理论中,圆翳内障属于 ” 内障眼病 ” 范畴,多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 ” 肝开窍于目 ”、” 肾精上注于目 ”,当肝肾阴虚、精气不足时,目失所养,易形成翳障。

中医辨证分型:
1. 肝肾阴虚型:视物模糊,眼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2. 脾虚湿困型:视物昏花,眼部浮肿,体倦乏力,食欲不振
3. 气血两虚型:视力逐渐下降,面色无华,神疲乏力

白内障的中医辅助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分型,中医常用以下方剂:
杞菊地黄丸 :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滋补肝肾,明目退翳
补中益气汤 :适用于脾虚气弱型,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八珍汤 :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补气养血,明目聪耳

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常用穴位包括:
– 睛明、攒竹、丝竹空等眼周穴位
– 太冲、太溪等远端配穴,调理肝肾
– 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气

饮食调理

中医强调 ” 药食同源 ”,推荐以下食疗方案:
枸杞子粥 :枸杞子 20 克,粳米 100 克,煮粥食用
决明子茶 :炒决明子 15 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桑葚膏 :新鲜桑葚制膏,每日 1 - 2 匙
胡萝卜猪肝汤 :胡萝卜、猪肝适量,补肝明目

眼部按摩与气功

  • 眼周穴位按摩 :每日早晚按摩睛明、攒竹、瞳子髎等穴位
  • 运目法 :眼球顺时针、逆时针转动,调节眼肌
  • 养生气功 :如八段锦、五禽戏中的眼部动作

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

传统观念与现代观点的变化

过去常认为白内障需要 ” 成熟 ” 后才能手术,但现代眼科手术技术进步,这一观念已更新。

手术时机参考标准:
– 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通常视力低于 0.5)
– 白内障程度已妨碍其他眼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 晶状体源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
– 患者有明确的手术意愿

不同类型白内障的特殊考虑

  • 老年性白内障 :根据视力需求决定
  • 先天性白内障 :需尽早手术,避免弱视
  • 并发性白内障 :需控制原发病后再考虑手术
  • 外伤性白内障 :待炎症控制后手术

白内障术前术后护理要点

术前准备

  • 全面眼科检查,评估手术适应症
  • 控制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 停用可能影响手术的药物(如抗凝药)
  • 心理准备,了解手术过程和预期效果

术后护理

中医调理方案:
– 术后初期:以活血化瘀为主,如桃红四物汤加减
– 恢复期:以补益肝肾为主,如明目地黄丸
– 长期调理:根据体质辨证施治

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 按时使用医生开具的眼药水
– 避免揉眼、碰撞眼部
– 佩戴防护眼罩,防止异物进入
–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 定期复查,监测恢复情况

预防圆翳内障的中医养生之道

  1. 调畅情志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忧郁恼怒
  2. 节欲保精 :避免过度用眼,适当休息
  3. 饮食有节 :多食深色蔬菜、水果,补充抗氧化物质
  4. 避邪防风 :避免强光刺激,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
  5. 运动养生 :适当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

结语

瞳孔区变浑浊确实是圆翳内障(白内障)的典型表现,但确诊仍需专业检查。中医在白内障的辅助治疗、术前术后调理及预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可与现代医学形成互补。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应基于个人视力需求和生活质量影响综合考虑,不必盲目等待白内障 ” 成熟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保障眼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正文完
 0
黄, 陈医生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黄, 陈医生 于2025-10-30发表,共计1472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