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4 日至 26 日,由中华 中医 药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共同承办的“2025 中医药青年发展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换届会”在上海顺利举办。本次会议以“守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 200 余名青年学者参会。
p 中医>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马骏、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华、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曾芳、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舒静、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范骁辉、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郑川等领导和专家参加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昕琳主持。
p 中医>
开幕式伊始,张伯礼院士、王琦院士、姚新生院士、田金洲院士、朱立国院士、陈士林院士等视频寄语青年专家。他们殷切期望青年一代能勇担使命,着力推动“医、教、研、产”的深度融合,积极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交叉创新,为人民健康事业贡献卓越的智慧与力量。
p 中医>
马骏副秘书长在讲话中对青年学者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研究主动融入中医药发展战略需求;二是要勇于挑战前沿,在复杂科学问题中寻求创新突破,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三是要自觉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p 中医>
刘华巡视员在致辞中表示,广大青年学者要坚守中医药理论精髓,积极拓展现代科技与多学科交叉视野,加强团队协作与联合攻关,争做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力军。
p 中医>
舒静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广大青年学者要以开拓者的锐气、先行者的魄力和践行者的精神,聚焦研究方法创新与多学科深度融合,助力新时代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p 中医>
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以《多学科交叉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为主题系统阐述了中医药的当代价值与发展路径。他指出,新发展阶段需统筹传承与创新,加强多学科交叉,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动中医药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构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
p 中医>
主旨报告环节,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俊华教授作《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报告,分享了当前中医药疗效评价存在忽视中医特色、核心价值缺乏标准化工具等问题,并指出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需完成价值定位、对照设计等基础工作,并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p 中医>
北京大学曾克武教授作《化学生物学驱动的中药靶点发现》报告,系统介绍了其团队运用分子探针等前沿技术,成功揭示了 30 余种中药成分的直接作用靶点与药效机制,并发现中药成分可在纳米尺度自组装形成新型结构,为发现原创药物提供重要参考。
p 中医>
海军医科大学张磊教授作《中药资源生物智造》报告,分享了面对中药材质量退化等挑战,生物育种与合成生物学可以融合发力,推动中药资源从传统种植向智能化、标准化发展。
p 中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江道斌教授作《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证体悟》报告,结合抗疫实践,系统阐述了中医治疗病毒性肺炎的辨治经验,可以“先证而治”,立足整体、把握规律,为中西医结合应对突发传染病提供了参考。
论坛的顺利举办搭建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科研专家与雏鹰计划临床专家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创新活力,促进了多学科交叉。
p 中医>
会上,新当选主任委员张霄潇详细汇报了第二届青年委员会三年来在智库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业绩和成效,系统介绍了第三届青年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和规划。
p 中医>
p 中医>
会上,马骏副秘书长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智库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