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五跖骨基底部 骨折 的基本认识
骨折 类型与特征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是足部最常见的损伤之一,通常发生在足部外侧的小趾骨根部。这种骨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撕脱性骨折 、 琼斯骨折 和骨干骨折。
撕脱性骨折
撕脱性骨折 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踝关节内翻损伤引起。当足部突然向内翻转时,腓骨短肌肌腱会从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一小块骨片。
琼斯骨折
琼斯骨折 发生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约 1.5 厘米处的血供较差区域,愈合较为困难,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临床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包括足部外侧疼痛、肿胀、淤血和行走困难。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和 X 光片确认诊断,必要时进行 CT 或 MRI 检查。
二、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选择
非手术治疗方法
并非所有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都需要打 石膏,治疗方案需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和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功能性支具固定
对于 稳定性骨折 ,医生可能推荐使用 功能性支具或专用足踝支具。这类装置提供必要支撑的同时,允许踝关节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
弹性绷带固定
对于 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骨折 ,简单的 弹性绷带包扎 配合适当休息可能就足够了。这种方法能减轻肿胀,提供轻度支撑。
手术治疗指征
手术治疗 通常在以下情况考虑:骨折明显移位 、 关节内骨折 、 琼斯骨折 或保守治疗失败 的病例。
内固定手术
手术通常采用 螺钉内固定 或钢板固定,确保骨折端准确对位并提供稳定固定。
三、未打 石膏 治疗的康复与管理
早期康复阶段
无论是否打石膏,早期适当处理对愈合至关重要。遵循RICE 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能有效控制症状。
疼痛与肿胀管理
及时冰敷 和患肢抬高 可显著减轻疼痛和肿胀。医生可能建议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 控制疼痛和炎症。
中期康复重点
负重时间点 需严格遵循医嘱。通常 撕脱性骨折 在 2 - 4 周后可开始部分负重,而 琼斯骨折 可能需要 6 - 8 周的非负重期。
物理治疗介入
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 包括踝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对恢复足部功能至关重要。
后期康复与重返活动
完全康复 通常需要 3 - 6 个月,具体取决于骨折类型和治疗方式。重返运动前应确保 骨折完全愈合 和肌力恢复正常。
预防再损伤措施
穿戴 合适的鞋具 、进行 足部肌肉强化训练 和平衡训练 能有效预防再次损伤。
总结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没打石膏 是完全可能的治疗选择,关键在于 准确诊断骨折类型 和评估稳定性 。对于大多数 撕脱性骨折 , 功能性支具或弹性固定 结合适当休息就能获得良好愈合。而 琼斯骨折 因血供特殊,无论是否打石膏,都需要 更长的愈合时间和更严格的保护 。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综合考虑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和患者需求。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的康复核心在于 适当固定、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和合理的负重时机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最终康复效果。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 定期随访 和专业指导 都是确保顺利康复的必备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