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会传染吗?科普小儿猩红热的典型症状、中医清热方案、用药选择及隔离措施

32次阅读
猩红热会传染吗?科普小儿猩红热的典型症状、中医清热方案、用药选择及隔离措施插图

什么是 猩红热?它真的会传染吗?

猩红热 是一种由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这种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 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就会随飞沫排出,被他人吸入后即可能感染。此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也可能间接传播疾病。

猩红热 的传染期通常从潜伏期未开始,直至急性期症状消退,整个病程约 1 - 2 周都具有传染性。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当患儿出现咽喉痛、发热等症状时,传染性最强。因此,了解猩红热的传染特性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猩红热会传染吗?科普小儿猩红热的典型症状、中医清热方案、用药选择及隔离措施插图1

小儿猩红热 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多样,家长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典型症状:

发热与咽喉痛 :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体温可迅速升至 39℃左右,伴有明显咽喉疼痛、 头痛 和全身不适。

皮疹特征:发热后 1 - 2 天内出现典型皮疹,从耳后、颈部、上胸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呈弥漫性鲜红色,微微隆起,摸之有砂纸般粗糙感。按压皮疹时,红色暂时消退,出现苍白色手印,称为“贫血性划痕现象”。

口腔变化:初期舌苔白厚,舌乳头红肿突出,称为“白色杨梅舌”;3- 4 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呈肉红色,舌乳头仍红肿,称为“红色杨梅舌”。面部通常无皮疹,但双颊潮红,口鼻周围相对苍白,形成“口周苍白圈”。

脱皮期:发病一周后开始脱皮,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程度与皮疹轻重成正比。轻者呈屑状脱皮,重者可呈大片状脱皮,手掌和脚底常呈手套或袜套状脱皮。

猩红热会传染吗?科普小儿猩红热的典型症状、中医清热方案、用药选择及隔离措施插图2

中医 如何看待和治疗猩红热?

中医 将猩红热归为“温病”范畴,称为“烂喉痧”或“丹痧”,认为是由痧毒疫疠之邪,乘时令不正之气,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所致。

中医 辨证分型与治疗

  1. 邪侵肺卫证 :疾病初起,突发发热, 头痛 畏寒,咽喉红肿疼痛。治宜辛凉透表,利咽解毒。常用银翘散加减,药用银花、连翘 牛蒡子 薄荷 等。
  2. 毒在气营证 :壮热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肿痛,皮疹密集。治宜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常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用生 石膏 知母 水牛角、生地等。
  3. 疹后伤阴证 :皮疹消退,皮肤脱屑,身热渐退,咽痛减轻,但留有低热、唇干口燥。治宜养阴生津,清热润喉。常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沙参、麦冬、 玉竹、天花粉等。

中医辅助疗法
– 漱口方:用银花、生甘草煎水漱口,清洁口腔
– 外敷法:咽喉肿痛严重者,可用冰硼散或锡类散吹喉
– 饮 食疗 法:适量饮用 罗汉果 茶、菊花 茶等清热解毒之品

现代医学如何用药治疗猩红热?

现代医学治疗猩红热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配合对症支持疗法:

抗生素治疗:青霉素类是首选药物,通常用药 5 - 7 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不仅能迅速改善症状,还能预防急性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对症治疗
– 高热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
– 咽喉疼痛剧烈者可含漱温盐水或使用含漱液
– 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防止脱水
– 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并发症的预防与监测 :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关节疼痛、 水肿、尿量改变等症状,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猩红热患儿应该如何隔离与护理?

隔离措施
1. 患儿应单独居住,隔离期从发病之日起不少于 7 天
2. 家庭成员中的易感者应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
3. 患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应彻底消毒
4. 室内保持通风,每日开窗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

家庭护理要点
– 保证患儿充分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 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期避免搔抓,脱皮期让其自然脱落
–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用温盐水漱口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嗜睡、尿量减少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返校标准:患儿需在症状完全消失,咽拭子培养连续两次阴性(间隔 24 小时),或抗生素治疗满一周后方可返校。

猩红热虽然传染性强,但只要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科学护理,绝大多数患儿都能完全康复,不会留下后遗症。家长无需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隔离,保护患儿的同时也防止疾病在社区中传播。

正文完
 0
admin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admin 于2025-10-29发表,共计1588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