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脑有多凶险?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这种疾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部分幸存者还会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堪称”夏季隐形杀手”。
乙脑的凶险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的初期症状与普通 感冒 相似,容易被忽视;其次,一旦进入急性期,病情会迅速恶化;最后,即使治愈,也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损伤。
乙脑的症状与危害
早期症状识别
乙脑的潜伏期一般为 5 -15 天。初期症状包括:
– 发热(常为 38-39℃)
– 头痛 、恶心、 呕吐
– 精神倦怠、嗜睡
– 这些症状与普通 感冒 极为相似,容易造成误诊
急性期危险症状
如果病情进展到急性期,会出现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 高热不退,体温可达 40℃以上
– 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不等
– 惊厥、抽搐
– 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 肢体瘫痪或不自主运动
– 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后遗症风险
约 30% 的乙脑幸存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
– 智力障碍
– 运动功能障碍
– 语言障碍
– 癫痫
– 精神异常

中医 护脑方案
中医 将乙脑归为”暑温 ”、” 伏暑 ”范畴,认为是由外感暑热疫毒所致。 中医 治疗乙脑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
急性期治疗
- 卫气同病证 :表现为发热、 头痛 、恶心 呕吐
- 治法:清热解毒,透表祛邪
- 常用 方剂: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
- 气管两燔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
-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 常用 方剂:清瘟败毒饮加减
- 热陷营 血证:表现为神昏谵语、斑疹隐隐
恢复期调理
乙脑恢复期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
–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合清络饮
– 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方用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
– 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方用大定风珠加减
针灸康复治疗
针灸在乙脑后遗症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肢体功能障碍:取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等穴
– 语言障碍:取廉泉、通里、照海等穴
– 智力障碍:取百会、四神聪、本神等穴
现代医学用药建议
乙脑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急性期治疗
- 降温处理:物理降温结合药物降温,控制体温在 38.5℃以下
- 控制颅内压: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
- 止痉治疗: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抗惊厥药物
- 呼吸支持: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及时使用呼吸机
- 防治并发症:预防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恢复期治疗
- 神经营养药物:如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苷脂等
-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
-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
疫苗预防措施
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程序
我国现行的乙脑疫苗接种策略:
– 乙脑减毒活疫苗:8 月龄和 2 岁各接种 1 剂
– 乙脑灭活疫苗:8 月龄接种 2 剂,间隔 7 -10 天;2 岁和 6 岁各加强 1 剂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 接种禁忌:发热、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等
- 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一般 1 - 2 天自行缓解
- 保护效果:接种后保护率可达 85% 以上,免疫力可持续多年
其他预防措施
除了疫苗接种,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防蚊灭蚊 :清除 积水,使用蚊帐、蚊香等
2. 避免蚊虫叮咬: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
3. 高危人群保护:猪场工作人员等职业暴露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护
4. 流行季节防护:乙脑流行季节(夏秋季)加强防护意识
结语
流行性乙型脑炎 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传染病,尤其对儿童危害更大。了解乙脑的症状危害,掌握及时就医的指征,熟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接种疫苗,是控制乙脑发生和发展的关键。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