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晕厥(厥证)怎么办?解析中医急救方案、病因及预防

21次阅读

什么是晕厥(厥证)?

晕厥,中医 称为 ” 厥证 ”,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认识潜在病因以及掌握预防措施,对保障健康至关重要。

晕厥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立即采取的急救步骤

当有人突然晕厥时,周围人应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安置体位:立即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 15-30 度,这样有助于血液回流至脑部,改善脑部供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患者衣领、腰带等紧身衣物,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 呕吐 物阻塞气道

刺激 穴位:中医急救常采用刺激人中穴(位于鼻唇沟的上 1 / 3 与中 1 / 3 交点处)、百会穴(头顶正中)等穴位,有助于促醒

环境管理:确保周围环境空气流通,避免人群围观,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应避免的错误做法

  • 不要立即扶起或摇晃患者
  • 不要在患者意识未完全恢复时喂水或药物
  • 不要随意移动患者,除非环境不安全

中医视角下的晕厥病因分析

气血运行障碍

中医认为,晕厥主要与气血运行突然失常有关:” 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气厥:多因情绪剧烈波动导致气机逆乱。实证常见于情绪激动后,虚证多见于元气素弱、过度疲劳者

血厥:因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于上,或失血过多,血虚不能上荣于脑所致

痰厥:平素多湿多痰,痰阻气机,上蒙清窍而突发晕厥

食厥:暴饮暴食后,食滞中脘,气机受阻所致

与现代医学的关联

中医的厥证与现代医学中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低血糖晕厥等有诸多对应关系。了解这一点,有助于中西医结合,更全面地认识和处理晕厥问题。

晕厥的危险信号与就医指南

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以下情况下的晕厥可能预示着严重疾病,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晕厥时间超过 1 - 2 分钟
  • 伴有胸痛、心悸 或严重 头痛
  • 反复发作的晕厥
  • 晕厥后出现语言障碍、肢体无力
  • 有心脏病史或家族中有猝死病例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特别是通过舌诊和脉象,判断晕厥的证型,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预防晕厥的综合方案

调理体质,平衡阴阳

气虚体质 :常表现为易疲劳、气短、语音低微,宜服用补中益气汤类 方剂 ,平时可适量食用 黄芪、党参等

血虚体质 :常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可服用四物汤加减, 食疗 可选用红枣、桂圆、动物肝脏等

痰湿体质 :多形体 肥胖、胸闷脘痞,宜用二陈汤类方剂化痰祛湿,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甜食

生活调摄建议

情志调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喜怒忧思,可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合理搭配五味,不过偏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做到 ”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增强体质

晕厥后的康复与长期管理

中医康复方案

晕厥恢复后,可根据具体证型采用相应中药调理,配合针灸、推拿等疗法,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晕厥发生的时间、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也有助于自我观察和预防。

结语

突然晕厥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正确处理突发晕厥、了解其背后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是维护健康的重要环节。中医在晕厥的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中医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能更有效地应对晕厥问题。如有反复晕厥情况,请务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诊断和治疗。

正文完
 0
admin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admin 于2025-10-30发表,共计1320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