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心悸是怎么回事?中医辨证方案、调理方药及预防

24次阅读

心悸 是许多人都会经历的不适感受,表现为心跳异常、心慌不安,严重时甚至感觉心脏要跳出胸腔。这种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了解其原因及 中医 调理方法对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心悸的常见原因分析

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或摄入过多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都可能引发暂时性心悸。这类心悸通常是暂时的,去除诱因后多能自行缓解。

病理性因素

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糖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心悸。如果心悸频繁发作,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

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常表现为心悸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中医对心悸的认识与辨证分型

中医将心悸归为 ” 心悸 ”“ 怔忡 ” 范畴,认为其发生与心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同时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也有联系。

心气虚证

主要表现: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面色苍白,自汗
病因病机:多因久病体虚,或年老脏气衰弱,导致心气不足,心神失养

心血虚证

主要表现 :心悸头晕, 失眠 多梦,面色无华,唇甲色淡
病因病机: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或失血过多,导致心血亏虚,心失所养

心阴虚证

主要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盗汗,口干
病因病机:久病伤阴,或情志内伤,心阴耗损,虚火内扰

心阳虚证

主要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畏寒肢冷,面色苍白
病因病机:心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寒邪内侵,损伤心阳

痰火扰心证

主要表现: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
病因病机:情志抑郁,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火扰心

心血瘀阻证

主要表现:心悸不安,心胸刺痛,面唇紫暗
病因病机:心气不足,运血无力,或寒凝气滞,导致心血瘀阻

中医调理方药详解

心气虚证调理

代表 方剂:养心汤加减
常用药物 人参 黄芪 五味子 、茯苓、 当归 川芎
调理原则:益气养心,安神定悸

心血虚证调理

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物 :当归、熟地、白芍、 龙眼 肉、酸枣仁、远志
调理原则: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心阴虚证调理

代表方剂:天王补心丹
常用药物 :生地、麦冬、天冬、当归、酸枣仁、 柏子仁
调理原则: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心阳虚证调理

代表方剂 :桂枝甘草 龙骨 牡蛎
常用药物:桂枝、甘草、龙骨、牡蛎、附子、人参
调理原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痰火扰心证调理

代表方剂 黄连 温胆汤
常用药物 :黄连、竹茹、 枳实 半夏 陈皮、茯苓
调理原则: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心血瘀阻证调理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
常用药物 桃仁 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
调理原则:活血化瘀,通络安神

心悸的预防与日常调理

情志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营养均衡。多食养心安神之品,如 莲子、百合、龙眼肉、小麦等。避免辛辣刺激、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晚餐不宜过饱,睡前避免进食。

起居有常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作息规律,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

穴位 保健

经常 按摩 内关、神门、膻中等穴位,有宁心安神的功效。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 5 -10 分钟。

定期检查

对于反复发作的心悸,应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结语

心悸是一种常见症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调理方案,效果显著。预防心悸需从生活细节入手,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若心悸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通过科学调理,大多数心悸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疗效,重获健康生活。

正文完
 0
admin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admin 于2025-10-30发表,共计1456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