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陷是什么情况?科普疮疡危重阶段的中医扶正方案、护理措施

24次阅读

什么是 内陷

内陷是 中医 疮疡病症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段,指疮疡毒邪不能向外透发,反而向内陷入营血、脏腑的病理过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患者正气虚弱,或治疗不当的情况下,毒邪乘虚内陷,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危及生命。

内陷的形成主要与三个方面有关:一是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二是疮疡毒邪过盛,正气无法抗邪外出;三是治疗或护理不当,如过早使用寒凉药物,或挤 压疮 疡,导致毒邪内攻。

内陷的常见问题与识别

主要临床表现

内陷阶段患者常出现高热、寒战、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渴不欲饮等症状。局部疮疡可能突然平塌、肿势扩散、皮色暗红或灰暗,脓液稀少或干涸。这些表现提示毒邪已深入营血,正气衰败。

临床分类

中医将内陷分为三类:
– 火陷型:多见于疮疡初期,因正气不足,毒邪炽盛,内陷营血
– 干陷型:多见于溃脓期,因气血两亏,不能托毒外出
– 虚陷型:多见于收口期,因阴阳两竭,毒邪内陷

中医扶正方案

扶正祛邪治疗原则

内陷阶段的治疗关键在于 ” 扶正祛邪 ”,即增强机体正气,同时引导毒邪外透。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特点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方案

1. 火陷型治疗方案

  • 治则:凉血清热,扶正托毒
  • 方药 :清营汤合 黄连 解毒汤加减
  • 组成 水牛角 、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 金银花 连翘
  •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

2. 干陷型治疗方案

  • 治则:补益气血,托毒透邪
  • 方药:托里透毒散加减
  • 组成 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皂角刺、穿山甲
  •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

3. 虚陷型治疗方案

  • 治则: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参附汤加减
  • 组成 :制附子、人参、 干姜、白术、炙甘草
  •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

辅助治疗方法

  • 针灸疗法 :选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穴位,增强正气
  • 外治法:根据疮疡情况,选用适当的外用药物,促进毒邪外透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 密切观察病情: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变化,记录疮疡局部情况
  2. 卧床休息: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减少正气消耗
  3. 环境管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外感邪气

专科护理

  1. 疮疡护理

    • 保持疮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 根据医嘱更换外用药,注意无菌操作
    • 观察脓液性质、量和气味,记录变化
  2. 用药护理

    • 按时给予中药,观察服药后反应
    • 对于神昏患者,采用鼻饲或灌服方式给药
    •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饮食调护

  1. 火陷型 :给予清热生津之品,如汁、藕汁、绿豆汤,忌辛辣油腻
  2. 干陷型:加强营养,食用鸡汤、鱼肉、山药等补益气血之品
  3. 虚陷型 :温补为主,适量食用羊肉、桂圆、 大枣 等温补食物

情志护理

  • 加强与患者沟通,缓解焦虑恐惧情绪
  • 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治疗信心
  • 指导患者采用呼吸放松法等舒缓情绪

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1. 疮疡初期应及时正确治疗,避免毒邪内陷
  2. 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3.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注意事项

  1. 内陷阶段病情危重,需中西医结合治疗
  2. 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3. 恢复期仍需继续扶正治疗,防止复发

结语

内陷是疮疡疾病的危重阶段,正确识别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中医扶正方案结合精细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同时注重预防措施,避免内陷的发生。

正文完
 0
黄, 陈医生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黄, 陈医生 于2025-10-30发表,共计1265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