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 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许多人崴脚后第一反应就是寻求推拿治疗。然而,不恰当的推拿处理不仅无法缓解症状,反而可能加重损伤。本文将围绕踝关节扭伤的 中医 推拿处理,解答常见问题,提供专业指导。
崴脚后立即推拿是否正确?
这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许多人误以为扭伤后应立即进行推拿 按摩,实际上这是极其危险的。
急性期(伤后 24-48 小时) 是炎症反应的高峰期,此时局部血管破裂,组织液渗出,表现为明显的肿胀和疼痛。此阶段推拿会加重毛细血管出血,使肿胀和疼痛加剧,延长恢复时间。正确的处理应遵循 RICE 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
亚急性期(伤后 2 - 7 天) 肿胀开始消退,疼痛减轻,此时可开始轻柔的推拿手法,但应避开最疼痛的区域,主要在受伤部位周围进行轻柔操作。
恢复期(伤后 1 - 2 周) 是推拿治疗的最佳时期,此时肿胀基本消退,可进行针对性的推拿手法治疗。
中医推拿处理踝关节扭伤的适宜时机
准确把握推拿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中医将踝关节扭伤分为三期,每期的处理原则各不相同。
血肿期(急性期):以“制动”为主,严禁重手法推拿。可在远端 穴位 如足三里、阳陵泉进行轻柔点按,促进气血流通。
瘀血期(亚急性期):肿胀开始局限,疼痛减轻,可采用轻柔的推拿手法,如轻柔的揉法、摩法,促进瘀血吸收。
恢复期:肿胀基本消退,关节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此时是推拿治疗的主要阶段,可采用多种手法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
专业中医推拿手法详解
专业的中医推拿治疗踝关节扭伤有一套完整的手法体系,需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基础手法:
– 揉法:用拇指或掌根在损伤周围轻柔地旋转揉动,力度由轻渐重
– 摩法:用手掌在损伤部位做环形摩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推法:沿小腿向下推至足部,帮助消散瘀滞
关键手法:
– 拔伸摇踝法:一手固定小腿,另一手握足部,先轻轻拔伸,然后做踝关节的环转运动,恢复关节活动度
– 点穴法:点按太溪、昆仑、解溪、丘墟等穴位,每穴点按 30 秒至 1 分钟
– 理筋法:针对受损的韧带,沿其走向进行理顺,恢复韧带弹性
注意事项:手法应轻柔缓和,力度由小到大,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切忌暴力操作。推拿过程中如出现剧烈疼痛应立即停止。
踝关节扭伤的康复训练方案
推拿治疗需配合科学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
早期康复(伤后 1 - 2 周):
– 踝泵练习:卧位或坐位,最大限度勾脚尖和绷脚尖,每组 20 次,每日 3 组
– 脚趾抓毛巾:用脚趾反复抓放毛巾,增强足底肌肉力量
– 无负重踝关节活动:在不负重情况下进行踝关节各方向活动
中期康复(伤后 2 - 4 周):
– 抗阻踝关节活动:使用弹力带进行踝关节各方向抗阻训练
– 平衡训练:先从双腿站立开始,逐渐过渡到单腿站立
– 跟腱拉伸:面对墙壁,患肢在后,前腿弯曲,后腿伸直,感受跟腱拉伸
后期康复(伤后 4 周以上):
– 提踵训练:扶墙站立,慢慢抬起脚跟,再缓慢放下
– 步行训练:从慢走开始,逐渐增加步行时间和速度
– 功能性训练:上下楼梯、慢跑等,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常见误区:
1. 崴脚后立即热敷或泡热水:会加重肿胀和出血
2. 盲目相信“掰一下就好”的暴力复位:可能导致二次损伤
3. 疼痛减轻就停止康复训练:易导致踝关节不稳定,形成习惯性扭伤
注意事项:
– 推拿治疗前最好进行 X 线检查,排除 骨折
– 推拿后局部可能出现轻度疼痛或瘀斑,属正常现象
– 康复期间适当休息,避免过早负重
– 如出现肿胀加重、疼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预防踝关节再次扭伤
预防胜于治疗,特别是对于曾经扭伤过的踝关节。
- 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
- 运动前充分热身,特别是踝关节的活动
- 选择适合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底过厚的鞋子运动
- 在不平路面上行走时格外小心
- 必要时使用护踝或绷带保护
踝关节扭伤的正确处理需要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方法。中医推拿结合现代康复理念,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恢复,预防再次损伤。记住,及时就医、准确诊断、科学治疗是踝关节扭伤康复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