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如何护理?

16次阅读

日常护理要点

术前准备与术后初期护理

术前评估 是确保动静脉内瘘成功建立的关键环节。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血管评估,包括血管超声检查,以确定最适合建立内瘘的血管。术前还应控制好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术后初期护理 尤为重要。手术后 24-48 小时内,应 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血肿,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发现异常肿胀、疼痛加剧或出血,应立即就医。

日常清洁与保护

保持清洁 是预防感染的基础。每天用温水和中性肥皂清洗内瘘侧手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清洗后轻轻擦干,不可用力摩擦内瘘区域。在日常生活中,应 避免在内瘘侧手臂佩戴手表、首饰,穿着宽松衣物,防止压迫内瘘。

防止受伤 同样重要。避免在内瘘侧手臂测量血压、抽血或静脉注射。睡觉时不要压迫该侧手臂,注意避免被抓伤、撞伤。任何微小的损伤都可能引发严重感染,影响内瘘功能。

功能锻炼方法

术后康复锻炼 对促进内瘘成熟至关重要。手术后约一周,伤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可开始进行 握拳锻炼。每天 3 - 4 次,每次 10-15 分钟,通过反复握拳和放松的动作,促进血流加速,帮助内瘘血管扩张和成熟。

长期维持锻炼 也不可忽视。内瘘成熟后,仍应坚持适当的功能锻炼,如使用握力球、弹力带等进行锻炼,维持血管弹性和血流量。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以免损伤血管。

功能监测与异常识别

自我监测技巧

触诊检查 是评估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基本方法。每天应在安静状态下,用 2 - 3 个手指轻轻触摸内瘘血管,感受 震颤的强度和范围。正常的动静脉内瘘应有持续、均匀的震颤感。震颤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内瘘狭窄或血栓形成。

听诊检查 同样重要。使用听诊器听取内瘘血管的杂音,正常内瘘应有连续、低调的 ” 机器样 ” 杂音。杂音变得高亢或消失都是异常信号。患者应 熟悉自己内瘘的正常声音特征,以便及时发现变化。

异常情况识别

血栓形成的迹象 需要特别警惕。如果发现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杂音改变、血管弹性变差,可能表明有血栓形成。其他警示信号包括 透析时血流量不足、穿刺困难、静脉压升高。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就医。

感染症状识别 不容忽视。内瘘区域出现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表明发生感染。糖尿病 患者和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生感染,需要格外注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定期专业评估

定期医院检查 是确保内瘘长期通畅的重要保障。除了日常自我监测,应定期返回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包括 物理检查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精确评估内瘘血流情况、血管直径和壁厚度等参数。

透析过程中的监测 同样重要。透析时医护人员会监测静脉压、动脉压和血流量等参数,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内瘘功能状态。患者应了解这些参数的意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监测工作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血栓预防策略

抗凝治疗管理 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手段。根据医生建议,可能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生活方式的调整 有助于降低血栓风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在理想范围;戒烟,因为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这些措施能显著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血管保护措施

避免压迫 是保护内瘘的基本原则。除了不佩戴紧束物品外,还应注意 避免在内瘘侧手臂负重,不提取超过 5 公斤的重物。测量血压时应选择对侧手臂,避免任何可能压迫血管的行为。

合理的穿刺计划 对延长内瘘寿命至关重要。遵循 ” 绳梯式 ” 或 ” 纽扣式 ” 穿刺法,避免在同一区域反复穿刺,使穿刺点分布均匀,减少血管壁损伤和动脉瘤形成的风险。与穿刺护士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穿刺方案。

紧急情况处理

出血的应急处理 必须掌握。如发生穿刺点或内瘘区域出血,应立即用于净敷料 局部压迫止血,压力要适中,既要止血又不能完全阻断血流。同时抬高肢体,及时就医。如有大量出血,应在压迫的同时紧急呼叫急救。

窃血综合征的识别 很重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手部发凉、苍白、麻木或疼痛,尤其在透析时加重,这可能是窃血综合征的表现。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避免造成永久性损伤。

总结

动静脉内瘘护理 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的重要环节。通过 日常清洁保护、规律功能锻炼和持续功能监测 三大核心措施,可显著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关键在于 保持内瘘侧手臂清洁、避免受压 ,坚持 触诊和听诊自我监测 ,熟悉 震颤和杂音的正常特征 ,及时发现异常。同时, 预防并发症 尤为重要,包括 避免血栓形成、防止感染和血管损伤 。掌握 出血等紧急情况的正确处理 方法,定期返院进行专业评估,与医疗团队保持良好沟通。遵循这些 动静脉内瘘护理 原则,能够有效维护血管通路功能,为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提供可靠保障,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正文完
 0
黄, 陈医生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黄, 陈医生 于2025-11-07发表,共计1926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