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流鼻涕是鼻炎吗?科普急慢性、过敏性鼻炎的中医通窍方案及防护

26次阅读

鼻塞、流鼻涕一定是 鼻炎 吗?

当我们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 ” 我得了鼻炎 ”。然而,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鼻炎。普通 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同样会引起类似的症状。那么,如何区分这些情况呢?

普通感冒引起的鼻部症状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感冒痊愈而消失;而鼻炎的症状则更为持久,且可能伴随打喷嚏、鼻痒、嗅觉减退等更多症状。如果您的鼻塞、流鼻涕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者反复发作,就需要警惕是否患有鼻炎。

认识不同类型的鼻炎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感冒 ”。症状包括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一般持续 7 -10 天。中医 认为急性鼻炎多由外感风邪所致,治疗应以疏风解表为主。

慢性鼻炎

当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可能发展为慢性鼻炎。慢性鼻炎的症状持续时间长,往往超过 12 周,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中医将慢性鼻炎归为 ”鼻窒” 范畴,认为多与肺脾气虚、邪毒滞留有关。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发生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中医称之为 ”鼻鼽”,认为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特别是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中医视角下的鼻炎病因分析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其功能正常与否与肺脏密切相关。鼻炎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外感邪气:风、寒、热、湿等外邪侵袭鼻窍
  2. 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
  3. 正气不足: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
  4. 情志因素:长期情绪不畅也可影响肺气宣发

中医通窍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

根据鼻炎的不同类型和患者体质,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

  • 风寒袭肺型 :多用辛温解表、宣肺通窍的 方剂,如麻黄汤加减
  • 风热犯肺型:治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常用银翘散加减
  • 肺脾气虚型:采用补益肺脾、化湿通窍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加减
  • 肾阳不足型:治以温补肾阳、固表止嚏,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针灸疗法

针灸是治疗鼻炎的有效方法,常用 穴位 包括:

  • 迎香穴:直接通利鼻窍
  • 印堂穴:安神定志、通窍
  • 合谷穴:疏风解表
  • 足三里:补益 脾胃、增强正气

艾灸治疗

对于虚寒型鼻炎,艾灸能温通经络、散寒通窍。常选大椎、肺俞、足三里等穴位。

推拿 按摩

每日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以及从印堂穴向上推至发际,可帮助缓解鼻塞症状。

中药熏鼻

使用辛夷、苍耳子、白芷等具有芳香通窍作用的中药煎汤,趁热熏蒸鼻腔,能直接作用于病灶,缓解症状。

日常防护与调理建议

饮食调理

  • 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
  • 适量食用葱、姜、蒜等辛散之品
  • 多食补气固表的食物,如山药、大枣、百合等
  •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避免已知的过敏食物

生活调摄

  1. 避风寒: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
  2. 戴口罩:在花粉季节、空气污染严重时外出戴口罩
  3. 保持清洁: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尘螨等过敏原
  4. 适度运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5.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呼吸保健操

每日进行鼻腔呼吸训练:闭口,缓慢经鼻吸气,再经口缓慢呼气,反复进行,有助于改善鼻腔通气功能。

预防胜于治疗

预防鼻炎的关键在于增强体质,避免诱发因素。特别是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识别并远离过敏原是预防发作的首要措施。同时,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志过极,也有助于预防鼻炎的发作和加重。

中医治疗鼻炎强调 ” 治病求本 ”,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注重整体调节,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如果您长期受鼻塞、流鼻涕困扰,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

通过合理的中医通窍方案和科学的日常防护,大多数鼻炎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重获自由呼吸的畅快感受。

正文完
 0
admin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admin 于2025-10-30发表,共计1442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