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心悸是怎么回事?中医辨证方案、调理方药及预防

26次阅读

心悸 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加强或不规则的一种不适感。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经历心悸,但经常性的心悸可能暗示着身体存在某些问题。本文将从心悸的常见原因、中医 辨证分型、调理方药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为您提供全面的解答。

经常心悸的可能原因

心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既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因素
– 情绪波动:焦虑、紧张、愤怒等强烈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悸
– 剧烈运动:高强度运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心跳加速是正常生理反应
– 饮食刺激:过量摄入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 药物影响:某些 感冒 药、哮喘 药、减肥药可能含有导致心悸的成分

病理性因素
– 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本身的问题
– 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
– 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加速搏动以满足供氧需求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长期压力导致的神经调节失常

中医对心悸的认识与辨证分型

中医将心悸归为 ” 心悸 ”、” 怔忡 ” 范畴,认为其发生与心脏功能失调及五脏相关。根据临床表现,中医将心悸分为以下几种主要证型:

1. 心气不足型

症状特点:心悸不安,活动后加重,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苍白
病因病机:多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心气所致

2. 心阴亏虚型

症状特点 :心悸易惊, 失眠 多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盗汗
病因病机:热病后期、思虑过度或肝肾阴虚导致心阴受损

3. 心脾两虚型

症状特点 :心悸怔忡,失眠 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病因病机: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

4. 阴虚火旺型

症状特点 :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 耳鸣 腰酸,手足心热
病因病机: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致心火独亢

5. 心阳不振型

症状特点: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
病因病机:素体阳虚或汗下太过损伤心阳

6. 水饮凌心型

症状特点 :心悸 眩晕 ,胸脘 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
病因病机:脾肾阳虚,水液代谢失常,水气上凌于心

7. 心血瘀阻型

症状特点:心悸怔忡,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唇甲青紫
病因病机: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导致心血瘀阻

中医调理方药推荐

针对不同证型,中医采用相应的方药进行治疗:

心气不足型
– 主方:养心汤加减
– 常用药:人参 黄芪 五味子 、茯苓、 当归 川芎 柏子仁

心阴亏虚型
– 主方:天王补心丹
– 常用药:生地黄、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

心脾两虚型
– 主方:归脾汤
– 常用药:白术 、茯苓、黄芪、 龙眼 肉、酸枣仁、人参、木香

阴虚火旺型
– 主方:黄连 阿胶
– 常用药: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

心阳不振型
– 主方:桂枝甘草 龙骨 牡蛎
– 常用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水饮凌心型
– 主方:苓桂术甘汤
– 常用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心血瘀阻型
– 主方:桃仁 红花
– 常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

注意:以上方药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配药服用。

心悸的预防与日常调理

预防心悸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生活调理

  • 保持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睡眠
  • 学会压力管理,练习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
  • 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温和锻炼
  • 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饮品

饮食调理

  • 多食养心安神食物:龙眼肉、莲子、百合、小米
  • 补充富含镁的食物:坚果、绿叶蔬菜、全谷物
  • 适量摄入富含 Omega- 3 脂肪酸的食物:深海鱼、亚麻籽
  • 避免暴饮暴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穴位 按摩

日常可按摩以下穴位缓解心悸:
– 内关穴: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膻中穴: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何时需要就医

虽然偶尔的心悸可能无需过分担心,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 心悸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延长
– 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昏厥
–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 心悸导致日常活动受限

结语

经常心悸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调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预防心悸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管理情绪和压力。若心悸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获得针对性治疗。

正文完
 0
admin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admin 于2025-10-30发表,共计1650字。
转载说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内容。